北环大道的绿化带等附属设施还很好用,人大常委会委员们认为,如果推倒重建,会造成很大浪费。 本报记者 陈远忠 摄
正在召开的深圳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上,2009年政府绩效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和2010年政府投资项目预安排计划提请审议,由此引发了委员们的热议。委员们呼吁加强对政府投资和绩效的监督,减少失误,用好纳税人的钱。
政府预算表决能否留足讨论时间?
今年的市人大全体会议召开将晚至5月底或6月初,急着上马的许多政府投资项目等不到那个时候审议通过了再干,于是今年1月和3月,分别有一批政府投资项目预安排计划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第一批预安排计划项目322个,预安排年度投资255亿元;第二批预安排计划项目221个,预安排年度投资145亿元。两批预安排项目占2010年全部政府投资项目总个数的85%。
在人大常委会召开的短短几天时间内,要审议通过数百个政府投资预安排计划,许多人大常委会委员对此表示太困难。“预算项目多,审核时间紧,严重影响审议的质量。”人大常委会委员李雅生表示,“我每次审议都对预算投弃权票。”
人大常委会委员周路明认为,政府提供的一些文本不太具备可审议性。“审议的文本提供的内容不够,只是提出什么审议什么。”
人大常委会委员翁晓波则每一次对政府预算的表决都是时间紧迫、没有充足的时间讨论表示不解。“现在审议的应该是2011年甚至2012年的预安排计划,2010年的预安排计划4月份才通过,还能不能按时间完成呢?”他建议将预安排计划的审议提前。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光明认为,人大对预算要有提前介入的制度,有预算审查制度,对预算执行、结算都要有严格的制度。“预算委忙不过来,可以请一些中介组织协助。”
李雅生建议对审议预算的方式进行改革,比如搭建一个预算监督平台,方便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老百姓对预算项目进行日常跟踪,提高政府财政投资的使用效率。
北环改造项目能不能暂缓通过?
在今年第一批政府投资预安排项目中,北环大道路面修缮工程最为引人注目。这条全长19.5公里的城市快速干道将改造一新,总投资9.7亿元。
对北环改造工程,目前社会上议论纷纷,不少市民表示反对。在此次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质疑的声音也有不少。“北环大道改造项目是不是有必要花这么多钱?”李雅生说,现在北环大道的绿化带等附属设施还很好用,有没有必要全部推倒重来,会造成多大的浪费?
人大常委会委员王富海就此提出,既然那么多人反对这个项目,那么可不可以在人大常委会表决时把北环剔除出来,不通过?或者能不能单项暂缓通过?他认为,对大家意见比较集中的项目进行单项暂缓,这样既不影响整体,又能对大家关注的项目进行额外审议。“如果我们在预算审议制度方面开这个小口子,马上可以收到监督效果。”
王富海的建议得到了蔡立、董小明等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响应。蔡立认为可以尝试暂缓执行,要求政府提供单项情况说明,或者将常委审议不同意见附在预算表决文件后;董小明认为不一定非要全项表决通过。
不过,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计划预算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玲玲则认为表决在即,单项暂缓来不及实行。她建议,对个别发现问题的项目,可积极跟踪监督,发现问题之后归纳出一些意见直接反映给市政府,希望他们能够改进。
审计发现问题如何追究责任?
在列席会议的人大代表吴立民看来,绩效审计发现的问题,年年都是一个面孔,无非就是进展不理想、经营效益不佳、配套措施不完善等这些年年重复的词。“这说明我们的绩效审计没有起到警示作用,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是因为没有认真地追究责任,审计发现了问题,解释几句就敷衍过去了,什么责任也没有,这怎么行!”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治华说,每年政府审计都有重点项目,但是提出来的问题每年都差不多。“我认为下一步要认真地研究一下,对工程进展、工程质量、工程结算这方面都应该加强监督,查出问题之后就要处罚,不然有什么意义呢?审计工作是非常严肃的。”
人大常委会委员彭冠友认为,从审计发现出来的问题来看,有些还是很严重的,整改是搞了,但是没有继续追究下去。“只审计问题,不追究责任,审也白审。”
彭冠友表示,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进行综合处理,审计成果要与责任追究挂钩,对一些存在人为因素的审计发现问题,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人大常委会委员赖育坤则对绩效审计的准确性表示怀疑。“如果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材料不全、不可靠,审计就会不准;如果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受到被审计单位的干扰,也会导致审计结果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他建议建立一套制度来更有效地实施绩效审计,使整改落到实处。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