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中心区部分小区护墙围墙破裂。
宝安中心区部分小区周边地面下沉。
宝安中心区正在新建的体育场馆所在地作了严格的沉降处理。
后海地区部分新修路面呈波浪形起伏,但总体不严重。
宝安中心区 填海区 前海填海区 后海填海区 深圳湾填海区 盐田填海区 杨洋/制图
“楼倒倒”、“楼脆脆”、“楼歪歪”……继多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楼盘怪现象之后,深圳又曝出了“楼陷陷”。昨日,记者从宝安区中心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了解到,宝安中心区填海区住宅用地政府未做软地基处理,而是直接由建设方(开发商)统筹规划。不少居民提出质疑,市政府做过软地基处理的区域为何沉降不严重,而转给开发商做软地基处理就出现“楼陷陷”?是开发商为节省成本偷工减料,还是相关部门监管不力?
疑问1
两年就入伙,是否有时间做软地基处理?
不少专家调查组成员一针见血地指出,土地出卖为属地原则,深圳绝大部分填海区刚完工,当地政府就将土地进行转让出卖,有的甚至工程还没完工土地就被卖了出去,转让速度非常惊人。据悉,从1994年开始,宝安区政府先后投入了约40亿元人民币进行中心区填海造地。记者了解到,这些填海区域很快就被政府挂牌转让出去。
据了解,2003年,宝安中心区填海区上,一些楼盘开始动工,最早竣工的楼盘2005年左右便开始入伙。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入伙,负责填海的政府部门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做好软地基处理?前日,记者在采访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岩土与结构工程资深专家时,对方曾表示,对于软地基的处理方式,宝安区对政府规划用地、公共场所出资进行处理,但住宅区则不同,软地基的处理问题则是“谁受益谁处理”,也就是说将软地基的处理问题交给了开发商。
疑问2
住宅用地交给开发商前是否做了软地基处理?
昨日,记者就此事向宝安区中心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求证,该办规划部部长戴宗辉表示,软地基处理方面,区政府已在公共用地、市政道路上投入大量资金,而如果在全部填海区内的土地上不加分别地进行软地基处理,政府将耗费大量财力。“土地使用范围内的事情本来就应该由开发商来负责,政府只负责监管。”他表示,开发商在拍下土地后,需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软地基处理。“这些都是开发商的责任与义务。”
疑问3
将软地基处理交给开发商是否合适?
那么,将软地基处理交给开发商来做,到底合不合适?记者就此咨询了多位专家,身为沉降事件调查组成员之一的这位岩土与结构工程资深专家对记者说,交给开发商做软地基处理并非不可以,但一定要配以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一般来说,处理软地基1平方米造价约500元人民币,花钱越多,沉降就越少。房地产开发商是企业,具有逐利性,他们不可能花大把钱对楼盘以外的地方进行软地基处理。但楼盘桩基都会打在岩层上,打得比较深,因此楼盘主体结构没有问题。
疑问4
开发商建楼前是否做过软地基处理?
由建设方来进行软地基处理,会不会有开发商为了节省成本而偷工减料,甚至没有做软地基处理,以至于造成现在这种情况?“这里的填海区住宅土地在拍卖给开发商时,可能并未做过软地基处理。”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专家说。而另一名沉降事件调查组成员、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沈孝宇则直言:“宝安中心区许多楼盘发生沉降现象,应该就是没有做过软地基处理,只是在表面简单铺了层尘土而已,否则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波浪式坑洼。”
疑问5
相关部门的监管是否到位?
对于填土区沉降处理的监管问题,宝安区中心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规划部部长戴宗辉说,所有的建设项目均需要向政府建设部门报批,其中也包括软地基处理,开发商因此都按照政府的要求对土地进行了软地基处理。“但现在宝安中心区填海区多处楼盘发生沉降,可否解释为开发商普遍没有把软地基处理做好,而同时相关部门的监管也存在不到位的地方?”记者问,戴宗辉回应,规划建设管理办只是事业单位,而并非行政单位,对开发商无监管权,具体还要问相关的建设部门。
同是填海区咋就不一样
西部通道启用至今“一点问题没有”
沉降事件调查组成员、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沈孝宇沈孝宇说,整个西部通道的软地基建设他都全程参与,“西部通道整个区域都进行了软地基处理,市政府出资10多个亿建设,从启用到现在一点问题也没有。”
滨海大道“一个补丁都没打”
曾经参与滨海大道建设的有关业内人士也向记者透露,滨海大道因涉及政府重点工程,又属于深圳主要干道,政府在建设严格按照工程规范,耗巨资进行了软地基处理,“从1999年通车到现在,一个补丁都没打,一点问题都没有,更别说沉降!”
前海、后海
未出现大面积沉降现象
记者在现场看到,沉降现象在南山区前海、后海片区并不多见。参与后海填海工程的岩土与结构工程资深专家对记者说:“整个后海片区填海面积约5平方公里,即从东滨路以东的地区。后海一开始政府定位就是高端休闲住宅区,规划在内的就有F1摩托赛艇基地、我市高档次的歌剧院、15公里海滨休闲带等,因此政府对后海的建设非常重视,市政府出资了几十个亿对后海绝大部分地区进行了软地基处理。”据了解,前海的情况也类似。
□楼市调查
部分购房者因沉降压价
业主:
“希望政府部门能尽快调查沉降情况,出台具体应对措施。同时,作为楼盘的开发商应积极负起责任,尽快处理这些因沉降所造成的破坏。”金成时代楼盘住户张先生告诉记者,小区内的水管已经几次爆裂了,如果片区出现进一步的沉降,很担心这些配套的隐蔽工程会产生更严重的安全隐患。
看房者:
“听说这一片区出现沉降情况后,我是特意来看房的,如果这里的楼盘房价因此折价,我们会考虑一下。如果还是保持高位,肯定就不会在此购房了。”在一家地产中介,记者遇到一对来此看楼的中年夫妇,他们这样告诉记者。
地产中介:
在采访中,记者从一些地产中介商了解到,近段时间确有一些购房者以此为由,在购房时压价。“尽管有沉降问题,令部分购房者产生恐慌心理,但这种情况对目前二手楼的影响不大,毕竟购房的刚性需求还很大,而且一手楼的价位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一位地产中介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二手楼的价位每平米仍在一万七左右,而且处于一种上涨趋势。“想想看,宝安中心区将纳入18万人居住,而目前仅6万人,而且附近已无地再建,住宅楼房源必定紧缺,因此,这里的楼盘房价不可能下跌。”
□律师说法
业主可起诉责任主体
广东中安律师事务所律师高波得知宝安中心区“楼陷陷”事件后,他对记者说,若业主要维护自己权益有两种途径:首先可通过业主委员会,由业委会集中收集业主意见,向有关部门反映;第二是业主可直接向开发商或有关政府部门主张权利。但在主张过程中,需弄清楚沉降是否属于质量问题,发展商在建楼前对沉降问题有没有考虑等。
而在此过程中还牵涉几方面,首先,政府有没有履行监督职责,建设部门对土地负有监察的责任;其次,发展商在建楼时,是否对土地进行勘探;第三,开发商在建楼时有没有履行责任等。并据此确定诉讼主体。
若诉讼主体为部门部门,属于行政诉讼,可要求行政赔偿;若诉讼主体为开发商,则可申请民事赔偿。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