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长沙房产研究中心获悉,1-4月长沙市商品房新增上市量同比超过80%,销售备案量同比超过65%。目前,长沙市房价仍呈上扬趋势,但涨幅已有所减缓。图为长沙市湘江沿岸正在兴建中的商品房小区(5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龙弘涛 摄
进入5月份,在国务院和部分城市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重压”之下,一度高烧的楼市似乎进入了“冰冻期”:中介市场门可罗雀、银行拧紧信贷“龙头”、楼市重现打折促销……
尽管一些城市房价猛涨势头有所趋缓,但人们也发现,不少地方调控政策仍“按兵不动”,房地产商降价仅属“少数行为”,银行放贷“暗门”五花八门,种种迹象均表明房地产市场仍处深度博弈状态,房价“坚冰”能否解冻,中国楼市能否回归“平稳健康”,仍然扑朔迷离。
“地方版”调控跟进楼市进入“冰冻期”
到目前,北京、深圳、青岛等热点城市已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相比“国十条”,实施更严厉的信贷政策是“地方版”调控政策一大特点。
4月30日,北京市出台了“最严厉”的“京十二条”,除了暂停第三套房贷、限制外地人购房措施外,首次提出了同一家庭限购一套新房的“限购令”。5月5日起,北京市公积金贷款购买二套房首付提升至五成,公积金购第三套房暂停发放贷款。
5月6日,深圳市楼市调控新政策出台,包括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限制炒房和投机性购房、推行人才安居工程等。
“地方版”调控政策效应已初步显现,楼市观望情绪浓厚,房地产交易陷入“量减价滞”状态,部分地区楼盘价格出现松动。中国指数研究院对35个城市的监测结果显示,上周(5月3日-5月9日),有26个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下跌。
楼市博弈加剧房价“坚冰”仍未“解冻”
随着“地方版”调控政策显现一定的“杀伤力”,楼市遇冷,但专家提出,目前楼市正处于政府、银行、地产商、购房者的多方博弈状态,观望情绪浓厚,房价并未出现整体松动迹象。
现有调控政策的“执行力”遭遇考验。记者最近以购房者身份走访了楼市,结果发现仍有不少曲线炒房的“暗门”。一是通过个人消费贷款的方式“绕过”住房贷款;二是无房户同时通过不同银行购买多套房均可享首套房优惠。一位银行业人士说,购房者可以通过个人消费贷款、透支信用卡、小额无抵押贷款等方式获得资金,银行只要有利可图,大多不会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