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深圳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深圳楼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万科感叹“拿地其实很难” “黑马”大华领衔扩张派

来源:房掌柜  整理 深圳房掌柜  2019-11-17 08:07:48
[摘要]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1~10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838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3%。

“拿地不易,盈利不易,转型更不易,房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焦虑过。”11月第一周,在一场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总裁参加的会议上,旭辉集团董事长林中这样说。

  记者发现,很多高杠杆房企都在悄悄收缩战线。旭辉集团今年前10个月新增土地价值同比下降了39%;正荣集团新增土地价值同比下滑43%。从拿地金额来看,碧桂园、万科、融创、保利占据榜单前四位,但与去年同期的拿地数据相比,无论是拿地金额还是面积,无一不在下滑。

  从全国范围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1~10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838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3%;土地成交价款9921亿元,下降15.2%。

  对这一态势,经济学者宋鸿兵置评道,全国房企之所以没有像历次地产周期一样“逆周期拿地”的原因,一方面是房产销售回款减少,同时房企融资渠道被收紧,融资成本上升,房企囊中羞涩,逆势拿地有心无力;另一方面是房地产市场预期转向,购房群体观望情绪加剧,房企也对市场未来走势趋向悲观,因此投资偏向保守。

  但逆势之下,仍不乏激进者。今年突然杀出的黑马房企大华集团,前10个月新增土地价值同比增幅达225%;急于赴港上市的金辉集团,新增土地价值同比增长168%;还有3年来一直在负重狂奔的弘阳地产,新增土地价值增幅达92.8%。

  金辉集团高级副总裁黄俊泉表示,目前金辉的土地储备虽已足够支撑千亿目标,但是董事长要求在2019年完成400亿元的土地投资额。

  在头部房企纷纷放慢投资脚步的当下,这样的扩张激情无疑对其资金杠杆是个极大考验。

  万科感叹“拿地其实很难”

  在融资环境紧张,调控丝毫没有放松迹象的市场环境下,谨慎拿地成为房企的主流态度。这其中也包括融创、万科、恒大等头部房企。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根据克而瑞提供的数据整理发现,碧桂园1~10月累计拿地1993.1亿元(包括土地招拍挂及项目收并购所得),拿地面积6438.3万平方米,拿地金额与面积均占据榜首,但同比却分别下滑了35.96%及49.66%。

  今年中期业绩会上,碧桂园常务副总裁程光煜表示,碧桂园秉承一线到五线(城市)均衡布局的策略,公司希望是机会驱动拿地,符合标准的地才拿。

  万科保持拿地优势,以总额1936.7亿元占据拿地榜第二位,但同比去年仍下滑12.91%;拿地面积3133.3万平方米,同比下滑18.98%。

  “其实拿地很难。”万科副总裁张旭在上半年业绩会上曾对记者表示,万科舍易取难,是因为想聚焦在经济增长比较快,有产业有人口导入、大家都看好的地区,非常难拿地,但是还是想把战略聚焦在长三角、珠三角、城市旧改的项目。拿地不多的另一个原因是万科非常谨慎,保持净负债率在40%以下,以现金流为导向,这是我们的方向。

  第三名融创中国,1~10月新增土地价值1190.4亿元,新增土地面积2294.1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滑32.43%和52.86%。

  “现在土地窗口比较短,从目前情况来看,土地市场没有转冷,很多开发商还没有拿到地,很多城市土地价格还没有降低。别看现在买地便宜了,可能下个月更便宜,下下个月更加便宜,所以我们对买地市场判断,现在买地的很多都是踩空的,融创不着急。”融创董事长孙宏斌称,今年下半年融创将没有拿地指标,除非有特别特别好的机会才会考虑入手。

  而第四名保利发展,前10月新增土地价值1033.2亿元,同比下降32.89%;新增土地面积1579.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72%。其中,10月单月拿地额86亿元,同比下降53%。

  不过,在TOP30房企拿地榜中,拿地指标下滑最为明显的还是中国恒大。今年前10月恒大新增土地价值464.9亿元,同比下滑60.1%;新增土地面积1972.2万平方米,同比下滑72.55%。其次是正荣集团,前10个月新增土地价值及面积分别同比下滑43.24%和64.77%。

  不过,恒大有着3.19亿平方米土地储备,恒大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夏海钧今年在香港业绩记者会上曾表示,恒大地产提前进入了二三线城市,以低价获取了大量优质土地资源,“即使不拿任何地,未来5~8年公司也可以保持稳定盈利”。

  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在TOP30房企拿地榜中,今年前10个月拿地金额同比下滑的房企有14家,拿地面积同比下滑的有18家。进入四季度,房企投资意愿进一步削减,一方面是对未来市场走势的不乐观,促销售仍是第一要务;另一方面,则是出于融资收紧对于企业投资拓展的制约。

  据克而瑞统计,10月份有近4成百强房企尚未纳储,不乏新城、阳光城(6.35 -1.70%,诊股)、雅居乐等规模房企。其中恒大、碧桂园、融创、万科等10月单月拿地销售比十强中最低,均不足0.1,而龙湖、华润等此前拿地相对积极的房企也在10月放缓投资脚步。这些行业标杆以及单月业绩仍然较高的房企及时踩下“刹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投资趋谨慎的大格局。

  经历过规模扩张期的阳光城,也开始采取谨慎灵活的拿地机制,“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拿地总金额都是占销售额的30%左右,比例控制得比较好。公司对市场环境不敢有过高的预期,目前情况下,拿地还是要更加谨慎一些。”阳光城内部人士表示。

  “黑马”大华领衔扩张派

  在房地产市场,从来不乏冒进者,毕竟这仍是一个需要竞规模的行业。

  拿地最迅猛的是新杀出来的黑马大华集团。今年前10个月大华集团新增土地价值302.2亿元,同比增长225%,在全国房地产企业中排第27位,而上年同期排在50名开外。而在克而瑞披露的销售排行榜上,2018年大华集团的总销售额为183.9亿元,今年前10个月的拿地金额超过了去年销售额,激进程度可见一斑。

  资料显示,这家不知名的房企来自上海,除在上海重仓拿地,近两年来其先后在广州、惠州、徐州、昆明、大理、德州、大连、苏州等地扩围,开展全国化布局,并在国外布局了澳大利亚市场。截至2019年6月30日,大华集团国内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储备面积为527.32万平方米。

  金辉集团也是拿地激进的典型,今年前10个月新增土地价值276.5亿元,同比增长168%;新增土地面积54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8%。此外,弘阳地产前10个月新增土地价值307.9亿元,同比增长92.8%;新增土地面积同比增长85.71%;美的置业新增土地价值466.3亿元,同比增长83.51%;新增土地面积同比增长80.54%;荣盛发展(8.23 +0.37%,诊股)新增土地价值277.5亿元,同比增长69.93%。

  这些中小型房企无疑都有着扩张规模的诉求,而土地市场不断加码的直接后果就是,财报中的负债大幅攀升。

  部分规模型房企,尤其是有着国企央企背景的房企,在融资天然优势之下,拿地亦较为积极。

  数据显示,中海地产1~10月新增土地价值1007.1亿元,同比增长11.6%;中国金茂1~10月新增土地价值700.4亿元,同比增长28%,新增土地面积同比增长55.72%。

  在8月的业绩会上,中国金茂及中海地产均表示,下半年的土地市场还有机会,并明确表示会延续上半年的拿地姿态。

  金茂方面称,下半年会保持这样的节奏,且今年拿地的总额会与去年持平。“很多城市今年供给计划都比较激进的,上半年只供应了40%土地,下半年全国主要城市推地力度会加大,所以下半年会有机会。”

  类似的表态出现在中海的业绩会上。“中海去年新增投资安排1300亿港元,上半年完成43%左右,因二季度市场调整而放慢拿地节奏。下半年,我们会一如既往按照自己的风格拿地。”中海一位高管表示,这样能保证持续发展。

  “存货是房企未来可变现的重要资产,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一定的经营风险。若规模过小,房企可能会因为土地储备不足而被动补库存;若规模过大,房企可能会因为激进拿地策略,导致债务攀升甚至资金吃紧。”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姚方表示。

  拿地重心:长三角与中西部

  从房企的布局路线来看,长三角与中西部区域仍为其重仓之地,这延续了2018年的拿地风格。

  中指院报告称,1~10月,TOP10企业在长三角城市群拿地金额共计3261亿元,位列首位;而受益于政策转移、人才引进等政策,经济发展提速,房企争相进入中西部城市群,TOP10企业在中西部拿地金额共计2465亿元;珠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群以1545亿元和1406亿元分列第三、第四位。

  其中,万科在长三角拿地金额553亿元,在中西部拿地金额为410亿元,在珠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群共计拿地407亿元。碧桂园在长三角拿地金额488亿元,在中西部拿地476亿元,在环渤海拿地169亿元。

  在拿地策略上,万科更注重城市圈的人口流入、产业增长等方面。如张旭所言,万科的投资策略是希望在城市圈或者是在经济带上,所以没有规定说所有四线五线城市都不去。比如在大湾区有些城市都会去,上海周边的长三角很多城市也都会去,是因为这个地方人口还是有导入的,产业还是在增长的。

  从城市布局来看,一二线核心城市仍是房企的拿地重心。龙头房企依托自身资金、资源等优势,在多个重点城市广布局,而中小房企则更集中于深耕本土区域发展。

  在全国土地出让最为火热的10大城市中,没有三四线城市的身影,全部是一二线热点城市,如杭州、武汉、上海、北京、南京、天津、广州、苏州、宁波、昆明。

  杭州的土地市场交易热度虽处于持续下降态势,但累计成交总价仍高居各城市之首。1~10月土地出让金共计2239亿元,同比下降2%。本土房企滨江集团(4.15 -2.35%,诊股)以229亿元拿下杭州土拍市场的冠军;同样是本土房企的绿城中国,以116亿元拿地额成为杭州土拍第二大房企;而万科以115亿元成为杭州拿地金额第三名。

  武汉是仅次于杭州的第二大热点布局城市,前10个月土地出让金额1427亿元,同比增长54%,融创中国、华夏幸福(27.45 -1.01%,诊股)、华侨城是该区域拿地的前三甲。武汉正是中西部核心城市之一。

  同属于中西部的昆明,亦成为房企争相布局的热点城市,前10个月土地成交总额846亿元,同比增长106%,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十。

  而在上海拿地最多的正是本土房企大华集团。前10个月上海共计出让土地金额1423亿元,其中大华集团拿地额144亿元。其次是绿地控股(6.47 -0.77%,诊股),在上海通过招拍挂市场拿地121亿元。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多数房企在拿地上仍维持审慎的态度,甚至部分房企受制于更严峻的资金压力,拿地力度可能还会进一步收缩。不过,有房地产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土地市场不断降温,未来3~4个月或将出现新一轮投资窗口期,对现金流能力较强的房企而言,这意味着逆周期拿地机会的出现。

焦点 | 房企买地之势:激进派重仓

(来源:中房报)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语涵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1. 1房掌柜播报:9.7一手住宅成交34套,成交面积3518.28平方米
  2. 2富力向债券持有人公布境内债重组方案 提供包括现金购回、以物抵债等五个选项
  3. 3深圳新政落地首个周末:中介线上咨询量创半年新高 新房认购量增40%
  4. 49月深圳小区报价普降 深圳楼市陷入观望?
  5. 5可支付购房首付款!深圳公积金拟新增6类提取情形
  6. 6一场早有预告的交易 中海招商中旅154.78亿联手上海购地
  7. 7房掌柜播报:9.8一手住宅成交23套,成交面积2204.04平方米
  8. 8福田这个小区终于要拆了!征收补偿方案公布
  9. 9深圳限购松绑中介连夜抢客 有楼盘一晚报备73批看房人
  10. 10深圳2025年最新限购地图 楼市“金九银十”可期

新闻推荐

  1. 120条改革举措,支持深圳优化提升“五大空间”
  2. 2深圳2025年最新限购地图 楼市“金九银十”可期
  3. 3一场早有预告的交易 中海招商中旅154.78亿联手上海购地
  4. 4深圳限购松绑中介连夜抢客 有楼盘一晚报备73批看房人
  5. 5可支付购房首付款!深圳公积金拟新增6类提取情形
  6. 6深圳楼市“大礼包”落地 观望的客户开始入场
  7. 7抢滩金九银十 深圳一批“王炸”新盘发力了
  8. 8吹风价13万/平?福田新世界香蜜四季户型图曝光
  9. 9一线楼市淡季不淡 新政加持预热“金九银十”
  10. 108月深圳房价地图:连跌下的冷市场,谁在逆流而上?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