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深圳特区40周年还有2天多的时间,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的双区背景下,深圳今年这个40周岁生日尤为值得关注,坊间也有诸多猜测,比如说会迎来关于解决土地空间的大礼包吗?
事实上,一系列礼包已在路上,且在陆续兑现,尤其轨道交通方面,年后至今,一系列的动作都在为深圳“做大”蓄势。
先是今年3月,深圳一次新增5条城际铁路,其中三条与惠州、深汕合作区有关;
到了8月初,发改委一口气批复了大湾区13条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从资金量、项目数量上看,深圳是本次铁路规划的中心,并且铁路建设重点是在加强与东部的连接,尤其是往惠州。
再看临深的惠州,同样在大力推进交通建设,比如建设中的惠州高铁北站,明年开通的赣深高铁,3站就能到深圳。
其实不管深圳扩容、扩权,要往外走,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交通先行,因此现阶段临深有轨道交通枢纽的区域,已经被置业者盯上。
PART.1
40年扩容整个深圳,“吃”下深汕合作区
这个过程还没结束
深圳“城”长的40年,也是“创造奇迹的40年”。
这点能从多方数据得到印证,比如GDP增长1万倍+,位列亚洲前五;常住人口增长40倍+,实际居住人口2000万+;全球城市竞争力排第4;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第2等等。
当然,还有很多非常亮眼的数据,比如全球500强企业有7家;公开上市企业有400多家,仅次于北京远超上海;出口总额1.67万亿,连续27年在全国大中城市里面排第一名;国际PCT专利申请量占到全国1/3等等。
截图自邓志旺ppt
回过头看深圳空间变化,亦是如此,40年来一路从罗湖出发,蔓延到福田、南山,然后扩容到整个深圳,“吃”下深汕合作区。
值得注意的是,特区规划之下每十年都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个10年(1980-1990年),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可以说当时的罗湖就是深圳。
第二个10年(1990-2000年),城区面积300平方公里,就是罗湖+福田时代,这是深圳第一次“城”长到福田。
第三个10年(2000-2010年),城区面积1200平方公里,这个阶段把罗湖、福田、南山都作为城市中心,并且在原关外打造8个卫星城。
第四个10年(2010-2020年):城区面积2465平方公里,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2010年深圳特区扩容到全市,2018年时深汕合作区划给深圳。
21小时前
21小时前
21小时前
21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