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5年里,在珠三角轰轰烈烈的产业转移大潮中,有人欢喜有人愁。
喜的包括珠三角腹地的诸多政府招商团队。2009年深圳贸工局曾做过一项调查,深圳产业转移的方向,省内集中在东莞、惠东等地,省外则是湖南、湖北、江西、重庆等地,还有些企业将触角伸向了越南、孟加拉、印度、印尼、斯里兰卡等地。
内地能够成功吸引深圳企业,一大主因就在于深圳工业用地短缺,制约深圳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
据2009年官方测算,深圳总面积1953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土地约为700多平方公里,当时已开发500多平方公里,若按每年开发10平方公里的速度,再过20年深圳将无地可用。
一位熟悉深圳市城市规划的专家对本报记者称,深圳市基于紧约束资源条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未来工业用地规划以及使用方面,将会严格控制新增用地规模,逐步增加改造用地的规模,城市工业发展实现以新增用地为主向改造用地为主的模式转变。
工业用地成本攀升
工业用地,作为必要的生产要素,在深圳,正面临着量减价升的局面。
在2005年,深圳市工业用地为25475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36.21%,人均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为30.79平方米(2005年底深圳城市常住人口为827.75万人,规划2020年为1100万人)。据本报记者掌握的相关规划资料显示,到2020年,深圳市工业用地规划为21279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24.18%,人均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为19.34平方米。
本报记者还发现,按照新增用地分类统计表,以2005年为基点,虽然到2020年,深圳市新增建设用地17652公顷,但是其中工业用地却减少了4196公顷。在新增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数量最多,为5053公顷。
在价格方面,以2012年8月9日,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挂牌出让的光明新区公明街道(宗地编号A613-0725;土地面积为14110.43平方米)工业用地为例,最终以900万元挂牌起始价成交,土地均价为637.8元/平方米,该地块位于传统意义上的深圳关外。而在同日成交的位于南山高新区的土地(T204-0109)挂牌出让土地均价达到2370.9元/平方米。上述土地使用年期均为30年。
但就在2009年1月,以南山高新区一块工业用地(宗地编号:T204-0112)出让为例,其起拍价则还是664.6元/平方米,土地使用年限50年。
“快速增长的城市规模与‘四个难以为继’(土地、空间有限;能源、水资源短缺;人口不堪重负;环境承载力严重透支)的现实条件决定了深圳工业用地呈现量减价升的局面。” 前述城市规划专家称。
土地奇缺的同时,也导致地价、房价、厂房租金大幅飙升,近年来,深圳市的工业用地价格已翻了几番,数以千计的企业遭遇厂房扩容危机。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产值上亿元的32家深圳外迁企业中,62.5%的企业将外迁原因归结为“用地需求无法满足”。
1小时前
1小时前
1小时前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