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生长”的楼盘
大亚湾如此大量的住宅何时开始兴建,很多人已没有准确的记忆。很多业内专家认为,2010年是一个重要节点。2010年3月惠深圳沿海高速通车,将大亚湾至深圳车程缩短为一小时内,从而迅猛助推了沿线片区造房热潮。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一季度,大亚湾区新建住宅楼面积增长27.1%,竣工面积增长255%,商品房累计交易3406宗,交易面积28.7万平方米,增长137.8%,新房成交量增幅居惠州市首位,占全市新房成交量的四分之一,而房屋价格增长了23.2%。
该股热潮持续到2012年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
大亚湾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月至8月,房屋建筑面积累计达到562.2万平方米,累计比上年同期增加48.7%,现售房屋交易宗数591,累计比上年同期下降15.1%,预售房屋合同备案宗数达到8114,累计比去年同期增加5.7%,预售房屋合同交易面积达到77.4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21.4%。
2012年全年大亚湾片区开工项目108个,供应面积超过330万平方米,相当于近30个深圳市民广场面积之和。2013年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房产管理局批准发放房屋预售许可证达56个,预售面积达160万平方米。
“冬眠”的房价
外地投资客被套牢、楼盘配套稀缺难引刚需,本地人口无力接盘,共同促使大亚湾楼市进入冬眠状态。
2010年惠深沿海高速通车,客观上拉进了两地车程,被深圳井喷式房价“逼走”的投资客和购房者,带着大笔资金和乐观的未来预期,来到大亚湾。
近五年,大亚湾的房价一直徘徊不前。据深圳投资客郭先生现身说法,2010年他在大亚湾中心区以每平方米5000元的价格购置一套三房,“现在差不多还是这个价,最多涨了几百元。”在同样的时段里,深圳原特区内房价几乎翻倍。
资料显示,2010年惠州商品房成交均价每平方米4364元,仅为深圳的四分之一;而据中原地产数据,2013年大亚湾片区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4492元,当地中介口中,甚至能听到最低价每平方米低于3000元的楼盘。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地产中心主任宋丁认为,周边投资客购房并不居住,大量楼盘开发生活配套滞后,两者共同导致极高空置率。
与海量楼盘供应相对的是稀少的本地人口,数据显示,整个大亚湾规划区有约12.2万人,常住人口7.2万,流动人口5万。以石化新城为发展定位的大亚湾,大量迁徙而来的产业人口,曾是政府和开发商已于厚望的楼市“发动机”,但情况并未照预想中发展,“能就业能生活,有不错发展前景,人才会来,有人住,才能实现自我造血。”宋丁说。
未来“造城”计划
在宋丁看来,大亚湾疑似“鬼城”的病灶,早在20年前就已埋下。自199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惠州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先后经历了“造地”、“造厂”、“造房”三轮运动。财政薄弱的当地政府为了发展,大量批复土地。
大量石化类企业和住宅楼盘落成之后,相关公共和生活配套没有跟上,“眼下最重要的是‘造城’,就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宋丁说。
为破解现状,政府已开始着手长期规划,一份纲领性文件《惠州市大亚湾地区分区规划 (2007-2020)》(以下简称《规划》)显示:
规划期内,厦深铁路、惠大铁路二期、惠深沿海高速、深圳外环高速、珠三角城际轨道惠州段将逐一落成以加快“惠深一体化”进程;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