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公租房由租转售,有着巨大的政策博弈空间,住建部截至目前也无明确规定。而公租房体系的任务是保障还是调控房价,保障人群的产权需求是否应由公租房体系承担,政府管理成本与持有成本能否通过售卖消化?这些关键问题,考验着中国住房保障体系的走向。
编者按:公租房小高潮:“真正落实”隐忧
公共租赁房建设进入小高潮,在常州、厦门、上海、重庆、深圳之后,各地预期将纷纷上马。
中央政府公租房计划将对楼市及住房保障体系产生重大影响,但关键点,却在“真正落实”。
政府财力、土地供应,以及银行体系支持,是公租房推开的约束条件。各地试验模式迥异:上海以单位租赁房为主,因土地稀缺,“闲置”土地为大型国企或政府单位掌握;深圳同样面临“地荒”考验。
与此同时,公租房由租转售,有着巨大政策博弈空间,住建部截至目前也无明确规定。
公租房体系的任务是保障还是调控房价?保障人群的产权需求是否应由公租房体系承担?政府管理成本与持有成本能否通过售卖消化?
这些关键问题,考验着中国住房保障体系的走向。
已租赁保障性住房的,达到一定年限后,可以按照规定申请购买保障性住房,深圳市新条例引发行业热议。
15日,深圳市人大分组审议了深圳市首部针对保障性住房的系统性法规——《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草案修改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
“《条例》通过后,将是继厦门人大于2009年1月7日通过全国第一部保障性住房法规后,全国第二部保障性住房法规。”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相关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宋丁表示,作为经济特区,深圳运用地方立法权率先探索建立住房保障法规,将为国家层面相关立法积累经验。
进入新年,深圳新房市场成交量和成交均价有所回落。1月8日至14日,深圳新房总成交面积为9.31万平方米,成交均价为19721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5.4%。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接连出台的调控政策以及政府行将推出的保障房计划,如能真正落实,将对深圳楼市产生重大影响。
但有开发商表示,根据过往经验,无论是经适房,还是限价房廉租房,建设周期比同期商品房长一至三年。
截至2009年11月,深圳市十一五住房建设规划提出的14万套保障性住房,目前推出的不到1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