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深圳市2015年度绩效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报告的议案》(以下简称《报告》)提请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记者从该《报告》中获悉,深圳正多管齐下,着手解决建筑废弃物受纳场容量面临压力的问题。
据悉,近年来,我市已建成龙华部九窝等9座建筑废弃物受纳场,总库容约9300万立方米,目前已使用7000万立方米,剩余库容约2300万立方米,仅余一年受纳量。2015年至2018年,我市拟新建受纳场27座,总库容9320万立方米,按照目前的受纳量测算,新建受纳场仅可以使用4年。深圳建筑废弃物受纳场容量“压力山大”,如何解决?
《报告》显示,目前市住房建设局正抓紧完成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N”文件编制,制订《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与综合利用工作方案》,提请修订《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从制度安排上推进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
同时,深圳将鼓励就地土方平衡,减少基坑开挖,在已建成的华威环保等6座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场的基础上,用新技术对余泥渣土进行资源化利用。
目前,深圳正积极向国家海洋部门请示汇报,推进填海区受纳场的规划建设。已取得《关于同意在废弃养殖池规划临时蓄泥区的批复》,在宝安区大空港区域可受纳约600万立方米工程弃土。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统筹合作,每年可将约2000万立方米工程弃土运往周边城市需回填土方的工程。
此外,经对原受纳场专项规划进行梳理和设计复核,深圳近期可重点建设12座受纳场,解决建筑废弃物受纳容量制约城市建设发展问题。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