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0月市委、市政府出台查违“1+2”文件以来,大鹏新区结合实际迅速贯彻落实,按照“坚决拆除新增、全力消化存量”原则,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扎实推进各项查违工作,实现了全区新增违建“零增长”、存量违建“负增长”的目标,在原特区外六区(新区)中保持了违建数量及比重最少的总体态势。
据统计,去年10月至今年8月中旬,新区共组织拆除违建行动187次,依法拆除新增违建1.7万平方米,拆除存量违建5.51万平方米;土地整备及城市更新消化各类建筑6.71万平方米,清理腾挪产业用地36万平方米。
全面防控,坚决杜绝增量
大鹏新区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实行“零容忍”,积极开展查违工作。
针对新区海陆面积大、多头管理、查违巡查难度大等问题,大鹏新区在全国率先进行了生态保护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组建区一级的“生态资源环境综合执法局”,将生态环保、规划土地、水务、林业、海洋渔业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力量进行整合,较好地弥补了查违工作存在的“职能有限、资源缺乏、手段单一”的不足。年初以来,综合执法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不仅严控陆地违建,而且有效整治了海域范围的违建。
市查违“1+2”文件出台后,新区配套出台了“1+3”文件,制定了最严格的问责机制,全面控停在建违法建筑。截至8月中旬,新区共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全区范围实现违建“零增量”。
全面疏导,大力消化存量
历史遗留违法建筑一直是新区一块难以消化的“硬骨头”,占新区存量违建的99%。因此,如何有效啃掉这块“硬骨头”,成了存量违建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存量违法建筑整治工作方面,大鹏新区借着实施整治违建攻坚战的契机,全面摸清违法建筑底数。对于存量违建处理问题,秉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分类处理、利益共享的原则,根据违法建设类型和违法情节,依法分类处理存量违建。
同时,突出重点,加快处置严重影响规划的历史违建。目前新区初步梳理出不符合规划确认条件的历史违建共2368栋、约59万平方米。
立足实际,纾解民生诉求
大鹏新区坚持疏堵结合,立足民生实际需求和困难,在危房拆除重建和临时建筑审批管理上积极创新,疏导违建压力。
一方面是先行先试原村民危房拆建办法。2014年新区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原村民非商品住宅危房拆除重建管理办法》,经过两年多的试行,获得了辖区群众的高度认可。
另一方面是创新完善临时建筑管理规定。新区对原试行的《大鹏新区临时建筑管理暂行规定》进行了重新评估,并对相关政策进行了修订完善,开辟临时建筑审批绿色通道,积极疏导社会停车场、文体旅游设施等公益类短期用地需求。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