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深圳的城市天际线,率先映入眼中的,是一座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
这栋楼便是平安金融中心(PAFC)。
它是深圳的新地标,华南第一高楼。除了高之外,它还在建的时候就已经名扬天下——曾出现于英国《卫报》发布的“中国崛起”中,位居2016年十大摩天大楼”之首,同时入选美国CNN《2016年九大定义城市的新建筑》榜单,荣获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绿色建筑认证协会授予的“LEED核壳结构金级水平”认证。美国知名纪录片制作商DISCOVERY还为它摄制了专题纪录片。
为了告诉更多读者所不知道的“第一高楼”的秘密,深圳商报记者展开了一场大揭秘行动。
超高层项目中的高使用率
“远看高耸入云,近看望不到顶。”这是记者来到平安金融中心的第一感受。118层,总高600米,是这栋华南第一高楼的高度。如果你对此没有概念,那么有一个参照物——前深圳第一高楼京基100高度为441.8米,100层。平安金融中心比其足足高了158米,多了18层。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金融中心在最初设计时,原高为668米,但因为航道问题,最终被改为如今的600米。
从外观来看,平安金融中心极像一支线条流畅的“钢铁笔”。但据平安金融中心运营总经理陈津华介绍,该楼最初的设计理念是,从地面的中心点往上拉,无限延伸便成了现在平安金融中心,正好迎合了平安“未来创造无限可能”的理念。
他打比方:它外形就像一株挺拔的红杉,生长于大地,直指苍穹,更像一座宏伟的方尖碑,体现平安的精神和追求。而在日常生活中,园艺师们为了保证挺拔大树的稳固性,会在它的周边增加支撑的木杆,并用铁丝把它们固定起来。平安金融中心的北塔结构事实上也运用了这种类似的空间体系,这些结构部位可以共同受力。
“这样的体系是高效的,和类似项目对比:风荷载减少了35%,倾覆力矩减少了32%,用钢量减少了10%。然而高效的结构体系并没有影响使用效果:这个项目的使用率是72%左右,这在超高层项目中是不容易达到的。”
“中水系统”
一年节约1亿多瓶矿泉水
记者发现,这一环保理念几乎贯穿了平安金融中心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冰蓄冷空调’,我们利用电费的昼夜峰谷差价,来达到节能目的。通俗讲,就是在晚上电价较低时,把水冻成冰,在白天,利用这些冰来降温。经过测算,这样我们也能节省46%的电费。”平安金融中心副总工程师翁德雄博士向记者介绍。与此类似的还有“中水系统”和“雨水回收”系统。“中水系统就是把使用过的水经处理再利用。这个技术主要是对空调冷却水、冷凝水进行回收,处理后用作冷却塔的循环用水和冲厕用水。每年可节水40000吨,相当于1亿多瓶标准矿泉水。而雨水回收就是指下雨的时候收集雨水,经处理,可进行绿化浇灌和地面冲洗”。
这栋楼里所有的窗户都运用了智能照明和窗帘控制系统。“窗帘都是通过电脑智能控制的电动窗帘,能够根据外部的天气状况,比如:阳光、云量等,调整窗帘的运行,既可以避免阳光直射,增加空调能耗,又可以利用天光来减少人工照明,达到节电目的。” 此外,楼内空间的进深达到13.5米—12.0米,使用者的体验非常好。
穿越118层楼只需一分钟
对于超高层项目而言,竖向交通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