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前三季度房企销售入榜门槛一如既往地进一步攀升,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入榜门槛分别为121亿元和133万平方米。
“在持续调控的背景下,超大型房企在多个二三线城市布局,奉行加快供应、加快销售、加快资金回笼的高周转策略,仍能保持业绩的稳定增长。”房地产管理专家、北京略博管理咨询公司执行董事田同生告诉记者。
相关数据显示,万科2011年前三季度销售金额达到近千亿,而2010年全年万科的销售额不到1100亿,而恒达2011年前三季度销售额达到694亿,已经超越2010年整个全年业绩。此外,中海地产、保利地产、绿地集团业绩情况也接近了2010年全年的水平。
“大型开发商的业绩更加说明在调控下房地产行业正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分化和洗牌,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小开发商是否降价往往看大型开发商的脸色。一旦大型开发商的降价动力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中小开发商降价促销的力度也有限。”何欣表示。
降价图谱
然而大鄂的“另类”表现,并不能说明在史无前例的房地产“冰冻季”,众开发商可以莺歌燕舞。
“从时间节点上来看,开发商的工程款、土地出让金都将在年底结算,现在离结算窗口不到3个月,抓紧促销是当下之急。”杨东告诉记者。
“通常房地产的降价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观望阶段,市场表现为量跌价滞。这个周期长的有一年半,短的3~4个月,目前来看房地产整体仍处于这个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看抓刚性需求客户的快慢,快者制胜;第二个阶段是量跌价跌阶段,郊区盘和大盘先降,降价带不来实际的销量大幅上升,这也是割肉放血的阶段;最后才是开发商变卖项目,寻找新股东接手。”杨东告诉记者,从开发商采取的策略,往往能看出这家开发商的实力,“目前来看,开发商前期高息融资已经让很多项目不可能大幅降价甩卖了,只能是作为抵押品抵给借款方,大幅降价的开发商也许就是在准备跑路了。”
“首先要努力把房子卖出去;如果没有效果,其次就看看能不能腾挪掉几个项目。如果这两个手段都不奏效,那就直接把价格降到底,卖完所有的房子,以后就不再做房地产了。”近日,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回应种种风波时如此表示。
来自中原地产的统计报告显示,前三季度,我国房地产企业累计股权并购数量已经达到了87宗,总交易金额已经达到了256.65亿元,其中最大规模的当属融创中国以14.5亿元获得北京首钢融创置地有限公司50%股权。“房地产企业股权变动创历史纪录,超过2011年同期两倍以上”。
“与其赔钱卖项目不如把项目子公司卖给大房企,换来的现金用于保住其他项目或者转行”。杨东的话道出了众多中小开发商的心声。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