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5%,涨幅比4月份升0.1个百分点,创34个月以来新高。
CPI数据再一次被精确“预测”,引发外界质疑宏观经济数据早已提前“走光”。昨日上午,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发布会上回答提问时透露,该局办公室一位秘书涉嫌数据泄密正在接受调查。
CPI创34个月来新高
国家统计局昨日上午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的CPI同比上涨5.5%,比4月CPI的5.4%上涨0.1个百分点,创下34个月以来新高。CPI多次精确“预测”惊人事实受到了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个数据符合之前很多专家和机构的预期。
“CPI达到5.5%在意料之中,因为猪肉与鸡蛋上涨是主要推力,6月份估计达6%顶峰,之后缓慢回落。”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闫伟认为,CPI将在6月份突破6%已没有太大悬念,不排除三季度出现年内创新高,未来应当关注“新涨价因素”,即工业生产成品涨价导致的传导因素以及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
今年5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虽然环比有所回落,但食品正是百姓生活开支中的重要部分,这给人们钱包造成巨大的“缩水压力”。实际上,今年以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涨价现象随处可见。
央行再度收紧“钱袋”
5月CPI数据刚刚出炉,当天下午股市收盘后不久,央行宣布从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达21.5%,中小金融机构为18%。这是央行年内第6次、去年以来第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根据测算,央行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大概冻结银行3800亿资金。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时点选择“周二”下午,并不符合央行惯例,令人再度体会到央行货币政策调整的“变幻莫测”。不过,单纯就“上调0.5个百分点”而言,央行此举还是符合市场预期。
对此次再提存款准备金率,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称,尽管5月CPI现年内高点5.5%,但未必是强弩之末,未来走势仍不确定。6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较大,央行再提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将保持货币政策基调、有效管理流动性、控制通胀。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