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深圳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谈房论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傅士鹏:香港新鸿基10亿港元抄底接盘海航伦敦

来源:房掌柜  整理 深圳房掌柜  2019-11-29 19:22:54
[摘要]海航彻底清空了所有英国地产项目。

  香港财团又出手了。

  英伦投资客(2019年11月21日)获悉,香港新鸿基公司(Sun Hung Kai & Co)联手澳洲投行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斥资1亿英镑(约10.1亿港币,9.1亿人民币),买下了中国海航集团持有的伦敦金丝雀码头写字楼——哥伦布广场17号(17 Columbus Courtyard)。

  该楼目前被整租给瑞士瑞信银行(Credit Suisse),又被称作瑞信大楼。

  根据最新消息,新鸿基公司对瑞信大楼的报价已经被海航接受(under offer)。

  在此之前,海航已经将于2015年8月31日买入的伦敦路透总部大楼(30 South Colonnade)出售给了另一家中资。

  经过这两笔交易,海航彻底清空了所有英国地产项目。

  海航打折甩卖,新鸿基抄底接盘

  再说回刚刚发生的这笔交易。

  三年之前(2016年4月20日),海航斥资1.31亿英镑(按照当时1:9.3汇率计算约为12.183亿人民币)收购了哥伦布广场17号大楼。

  三年过后,哥伦布广场17号大楼如今的成交价仅为1亿英镑,远低于之前的收购价,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租客退租

  原来,在海航买下所谓的瑞信大楼后,租客瑞士信贷就在2018年1月5日宣布,将于2020年初搬离海航买下的这栋楼。

  虽然和业主的租约签到了2024年,但瑞信提出了解约申请,如果被否决,瑞信就会将大楼转租出去直到2024年租约到期。

  此举意味着大楼业主需要迅速为该楼找到新租客,否则就面临空置风险,损失未来的稳定租金。

  简单来说,租客的突然退租,影响到了该楼的估值。

  2、海航流动性危机

  海航此前的债务危机,大家应该都知道了。

  为避免流动性危机,海航不得不通过出售海外资产,来偿还债务。

  据《金融时报》报道,2019年4月17日,海航在香港的子公司CWT International的一笔14亿港元债务发生违约,导致其抵押资产面临被债权人接管的风险。

  这笔债务的抵押资产,就包括这栋位于伦敦金丝雀码头的哥伦布广场17号大楼。

  发生债务违约后,该楼自4月份起就由香港会计公司KLC接管,并由Begbies Traynor协助清算程序。

  不过,由于海航随后完成了一笔再融资,将债务从1.38亿英镑增加到了1.61亿英镑,并将贷款期限延长到了2020年8月5日。

  因此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海航又重新拿回了哥伦布广场17号大楼的控制权。

  然后,海航马上就开始迫切地寻找买家接盘,一直到香港新鸿基公司适时出现,以抄底价拿下了这栋大楼。

  新鸿基公司出手英国,意欲何为?

  来自香港的新鸿基公司抄底买下海航伦敦项目后,还准备在欧洲成立一个房地产债权投平台,专注投资欧洲的商业地产、开发项目。

  对于这个新业务,新鸿基公司发言人表示:

  “我们认为,房地产债权投资很有吸引力,相对股权投资,其估值更合理,风险更低、投资回报结构更好。”

  “房地产是我们公司的核心业务,我们看到了房地产债权投资市场的巨大机遇。”

  “我们将继续在大中华区和欧洲的房地产市场寻找机会。”

  新鸿基公司在今年6月份发布的2019上半年财报中,还透露曾在伦敦收购了一个酒店。

  新鸿基公司和新鸿基地产,是什么关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次出手英国,收购海航伦敦项目的是新鸿基公司(Sun Hung Kai & Co),并非大名鼎鼎的香港地产之王——新鸿基地产(Sun Hung Kai Properties)。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家公司虽然同用一个logo,但代表是截然不同的两大家族。

  众所周知,新鸿基这个名字来自于三位创始人冯景禧、郭得胜、李兆基从其公司各取一个字得来。

  “新”字取于冯景禧的家族生意“新禧公司”、“鸿”字代表郭得胜经营YKK拉链等业务的“鸿昌行”,而“基”字则取自李兆基之名。

  

  新鸿基三剑侠

  1969年,三位创始人开始各自发展所长、并于后期分家。

  冯景禧成立了“新鸿基证券”及“新鸿基财务”,也就是后来的新鸿基公司,该公司曾一度占了香港股票市场总成交量的两成。

  而郭得胜和李兆基则专注地产,着重发展新鸿基地产。

  1985年8月,冯景禧中风去世,终年63岁。

  冯景禧去世后,长子冯永发无心发展金融事业转战加拿大,次子冯永祥继续父亲业务数年后,于1996年把新鸿基公司出售给了联合集团的李明治家族,自此结束了冯景禧一手创办的金融王国。

  新鸿基公司持股关系,由李氏家族控制

  对比之下,新鸿基地产经过多年的分分合合,目前仍由郭氏家族牢牢控制,郭氏家族也是香港四大家族之一。

  简单来说,新鸿基公司背后是李明治家族李氏家族,专注金融和投资(也涉及一些地产),新鸿基地产背后是郭得胜郭氏家族,只专注地产。

  两家公司没有任何从属关系,更无股权关联。

  无独有偶,新鸿基地产也在伦敦买了不少资产

  搞清两家公司的关系后,我们再看一下名气更大的新鸿基地产。

  巧合的是,新鸿基地产近年来同样在伦敦买了不少资产,最近一笔也买在金丝雀码头金融城。

  2018年9月28日,新鸿基地产联手爱尔兰开发商Ballymore,买进伦敦金丝雀码头超高层住宅开发项目Millharbour Quarter,项目价值10亿英镑(约102亿港币,90亿人民币)。

  当时,新鸿基地产从伦敦本地开发商Galliard手中买下两块相连的带规划的土地。

  根据英国土地注册局的资料显示,新鸿基郭氏的买地价格为5080万英镑,未来还要投入近10亿英镑,开发6栋44层高的住宅高楼,一共供应1513套公寓。

  从地图上看,这次新鸿基公司从海航手中接盘的哥伦布广场17号大楼,和新鸿基地产去年买的地块Millharbour Quarter非常近。

  除此之外,新鸿基地产的郭氏家族还持有价值10亿英镑的西伦敦Lillie Square项目第一期、价值5亿英镑的东伦敦Goodluck Hope等开发项目的股份。

  Goodluck Hope曾是废弃工业用地

  香港家族都跑英国来了

  从上述几笔交易可以看出,香港家族最近加强了海外投资,特别是对于英国伦敦。

  今年以来,已经有多个香港家族在英投入巨资:

  李锦记李氏家族

  2019年3月7日,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斥资4550万英镑(约合4.01亿人民币,4.70亿港币),从英国开发商Thackeray Estate手中买下了位于伦敦金融城的三栋大楼。

  这三栋大楼就在李锦记之前110亿买的对讲机大楼的正后方。

  三栋大楼目前都已经完全租出,共租给13个办公单位和7个零售租户,包括证券公司ETF、财富管理公司Prospect、餐厅Blacklock以及咖啡连锁店Black Sheep。

  商铺之王黎永滔

  2019年3月11日,“香港商铺之王”黎永滔斥资1225万英镑(约1.27亿港元,1.09亿人民币),收购了位于伦敦梅菲尔 ( Mayfair ) 商铺和住宅大楼——46-58 Maddox Street。

  该楼共有18间公寓,底层和地下室是6间商铺。

  加上这笔,黎永滔已经在伦敦完成帽子戏法。

  2018年9月20日,黎永滔以4900万英镑收购位于伦敦Soho的商铺151 Wardour Street。

  2018年12月21日,黎永滔斥资1.52亿英镑,收购了位于邦德街的商铺——老邦德街2-5号(2-5 Old Bond Street),收租英国奢侈品牌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和意大利鞋履和包包品牌托德斯(Tod's)。

  香港观塘区议会主席陈振彬

  2019年3月30日,香港陈振彬家族斥资9000万英镑(约9.2亿港币,8亿人民币),收购了位于伦敦金融城的地标级写字楼Monument Place,陈振彬目前还担任香港观塘区议会主席。

  卖家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去年将该楼放上市场时,曾为其标价9700万英镑,但陈振彬最终砍价700万英镑(约7154万港币,6100万人民币),只付出9000万英镑就拿下了这栋地标大楼。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于2015年3月买楼时还花了9300万英镑,陈振彬付出的价格比4年前还低。

  鹰君罗氏家族

  2019年4月13日,罗旭瑞旗下富豪酒店集团(Regal Hotels)斥资2250万英镑(约2.31亿港币,1.98亿人民币),收购了位于伦敦市中心黄金地段的写字楼Waterman House。

  收购完成后,罗旭瑞计划翻新大楼,并将其改造为地标级酒店。

  因为“争产风波”,在家中排行第二的罗旭瑞和持有朗廷酒店的三弟非常不和,所以这次没有使用家族中朗廷酒店品牌,而是使用自己的富豪酒店(Regal Hotel)品牌进军英国,打开伦敦市场。

  罗旭瑞买下的大楼位于伦敦西敏寺区的Kingsway街道,对面就是伦敦政经学院(LSE),走几步就能到达科芬特园(Covent Garden)和泰晤士河。

  张氏家族

  2019年5月25日,香港张氏家族控股(Cheung & Sons )斥资3000万英镑(约3亿港币,2.6亿人民币),收购了位于伦敦金融城的写字楼28-30 Cornhill。

  28-30 Cornhill大楼面积为30,816平方英尺(约2862平方米),按照收购价来算,单价合人民币差不多是9万一平米。

  大楼于2012年完成翻新,目前被出租给7个不同的公司,年租金收益率约为4.1%。

  28-30 Cornhill大楼位于寸土寸金的金融城,属于永久产权的二级保护建筑,对面就是英国皇家交易所(Royal Exchange)。

  永泰郑翼雄家族

  2019年7月5日,前身为永泰制衣厂的香港永泰控股(Wing Tai)联手一位香港私人投资者,斥资2.25亿英镑(约合22.22亿港币,20亿人民币),收购了伦敦金融城地标写字楼8 Salisbury Square,该楼为KPMG前英国总部大楼。

  8 Salisbury Square大楼位于伦敦老金融城,紧邻Blackfriars和CIty Thameslink站,大楼总面积约为15.5万平方英尺(1.43万平方米),按照收购价算单价约为每平米14万人民币。

  香港永泰控股背后是郑翼雄家族。

  李嘉诚李氏家族

  2019年8月20日,香港首富李嘉诚家族旗下长江实业已达成交易,将斥资46亿英镑(约430亿港币,393亿人民币),全资收购英国最大酒吧集团和酿酒厂Greene King(格林王)。

  根据公告,长实将支付27亿英镑现金,并承担格林王19亿英镑的债务。

  格林王创办于1799年,总部位于英国萨福克郡的贝里圣埃德蒙兹(Bury St Edmunds),现在是英国第一大酒吧运营商和酿酒商,在英国拥有超过3000家酒吧、餐厅和酒店。

  神秘香港富豪

  2019年9月19日,据英国媒体报道,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神秘香港富豪仅考虑了72小时,就决定以1075万英镑(约1.05亿港币,9568万人民币)的价格,买下一套位于伦敦科林西亚酒店(Corinthia Hotel)五楼,面积3,703平方英尺(344平方米)的顶层公寓。

  这是过去五年来伦敦白厅区域成交金额最大的一笔住宅交易。

  科伦西亚酒店是伦敦新晋的超级豪华酒店,离伦敦官方中心查令十字仅100米,一开业就成了好莱坞巨星、美国总统特朗普儿女下榻伦敦的首选。

  李兆基家族成员郑启文

  2019年10月31日,香港四大家族之一、李兆基家族成员郑启文斥资4000万英镑(约合4.06亿港币,3.63亿人民币),买下了位于伦敦金融城的前警察局大楼37 Wood Street,并计划将其改建为酒店。

  郑启文买下的大楼位于寸土寸金的伦敦金融城,属于英国二级保护建筑。

  郑启文是李兆基二女儿李佩玲的丈夫,这次使用旗下的香港华大酒店投资有限公司(Magnificent Hotel)进行投资。

分享到:
责任编辑:欧帅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1. 1200+品牌集结、90+首进落地!新城控股青岛即墨吾悦广场焕新城市消费
  2. 2转性、换地、退地 多家房企受益收储政策
  3. 3多地蓄力销售旺季 接力派发购房补贴“礼包”
  4. 4深圳特发与正大操刀旧改 香蜜湖度假村变身记的前尘往事
  5. 5以“吾悦经营五步法”再启新篇 新城控股第八届新商会顺利落幕
  6. 6全网刷屏25亿次的戈壁巨型艺术IP 首次亮相2025深圳国际车展
  7. 7坐地铁,逛游园,邂逅深铁社群美邻节满满温情
  8. 8深圳新房成交量增长明显 二手房录得量小幅调整
  9. 9大龙地产拟收购北京顺义区国企 获得顺义新城一宗宅地
  10. 10新政后,深圳哪些笋盘值得关注?

新闻推荐

  1. 1深圳特发与正大操刀旧改 香蜜湖度假村变身记的前尘往事
  2. 2万达集团及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 内部人士: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导致
  3. 3上海住宅新规:阳台“半计容”取消8平米限制
  4. 4一线城市公积金政策持续调整 多地提取范围扩至二手房
  5. 5深圳2条地铁线通车 这些站点房价即将刷新
  6. 6全面实行现房销售 湖南邵阳推楼市新政
  7. 7房地产融资“活起来了” 市场信心修复
  8. 8宝安再添2个教育集团!其中一个由老牌高中牵头
  9. 9多地蓄力销售旺季 接力派发购房补贴“礼包”
  10. 10南山首个超大旧宅棚改按下加速键!预计超2000套住宅?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