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媒体消息称,深圳市住建局已于近日下发关于推进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三年全覆盖的通知,通知中提到,拟在3年之内,让深圳所有住宅小区都成立业主委员会。
此外,通知还提到,要求各区住建局推动符合条件的小区实现业主委员会应建尽建,要指导街道办事处核对已成立的业委会信息,确定目前未成立业委会的住宅小区在3年内拟成立业委会的时间节点,以此设立本辖区业委会成立率年度目标,逐步实现2024年底全市住宅小区业委会覆盖率100%。
据公开资料显示,虽然中国内地第一个业主委员会在深圳罗湖成立,但截至目前,深圳住宅小区业委会成立的比例约在三成左右,处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上海小区业委会成立的比例早已超过90%。
而深圳业委会成立比例偏低,与多方面有关。
首先,业主组织成立、换届困难,不仅在深圳,也是全国一个普遍性问题。其次,一些业委会运作不规范。现实中,由于业主大会会议往往难以召开,因此大部分业委会实际上集决策和执行权于一身,在缺乏外部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一些业委会就出现了运作不规范的现象。第三,政府难以开展。
且按照最新实施的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业主共同决定事项,应当由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由于双三分之二的门槛相对较高,2021年以来,深圳多个小区业委会改选失败,部分想申请成立业委会的小区则望而却步。
而对于成立业委会,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出现。
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双乐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深圳成立业委会比例低,恰恰说明深圳物业公司管理比较到位,业主们满意度比较高,也就没有太强的动力去成立业委会。同时,他认为,深圳的物业公司早就走出了深圳,在深圳管理着6.76亿平方米的物业面积,在深圳之外则管理着24亿平方米的物业面积。
不过,也有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提高业委会成立的比例,觉得业委会是代表业主利益的组织,能够对物业管理发挥监督作用,促进物业服务品质的提升。
事实上,在面对业委会成立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深圳各方也寻求过解决之道。
早在去年6月,深圳市住建局组织了《深圳市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修订征求意见稿)》听证会,并在官网公布了相关听证报告。
对于《指导规则》如何进一步规范业委会选举工作程序,听证代表提出了以下意见:一、明确绑定微信投票的或纸票送达的,逾期没有进行投票的,按“参会”弃权计算;二、属于公司房产的,公司不授权进行投票的,按“参会”弃权计算,或者在《议事规则》中进行约定;三是业委会的选举、罢免、换届等过程形成流程图。
深圳市住建局公布了意见采纳情况:第一项建议,将研究合适途径:为有利于达到参会门槛,正在研究按照民法典要求,引导绑定了微信身份的业主自愿签署收到阅读会议议题算“参会”和默认从众协议;第二项建议,解释:业主参与业主大会表决属于积极行为,“沉默”的意思表示不能够由业主大会议事规则来约定,有剥夺业主权利之嫌且无法律依据支撑;第三项意见,采纳,将在编制相关示范文本时予以考虑。
对此,有相关行业的律师表示,“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推进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三年全覆盖的通知”是一份意义非凡的重磅文件,将会深刻影响深圳社区的基层治理,同时,他认为,上海、北京等城市业委会覆盖率高,与政府部门的推动密不可分,深圳住建部门的这份文件,很大程度将补齐短板,值得充分肯定。
那么深圳各小区业委会成立情况后续会如何?房掌柜将持续关注跟进。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