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住宅、好的小区、好的城市都应该着眼于居民的实际生活需求,而不仅是形式上的满足。”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表示。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住房矛盾从总量短缺转为结构性供给不足,房子的概念在新时代下正经历着重塑。
在张杰看来,“好房子”是有内涵的,是着眼于居民的实际需求,更应关注其功能性、舒适性、环境友好性及其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对接。他喜欢有亲和力的小区,也提倡城市建设应当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目标,“我设计的‘陶溪川’陶公寓是我理想的城市性居住方式,新的低层、多层高密度住宅形式,既经济又舒适。”
中国房地产报:作为建筑设计领域专家,您如何评价我国住房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
张杰:自改革开放以来,因前30年计划经济制度,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发展上,城市基础设施和住宅被视为消费品,不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因此政府的投资相对有限,这导致改革初期大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极低,仅为3.7~7平方米。
直至1998年,中国经济改革探索了多种住房模式,从福利性住房到商品住房,同时鼓励单位和个人投入资金维护和建设新的公共住房。进入20世纪90年代,效益较好的单位开始建设较大面积的住宅区,随着市场机制和土地财政政策的引入,1998年后中国的住房建设完全市场化,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增长显著,现在已经超过了欧洲、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接近于美国的水平。如果算上农村的住房总量,我们的人均面积水平还要高。
然而,在快速发展中,在城乡土地二元体制的基础上,新的住宅建设与土地获取方式紧密相关,导致住宅建设相对分散。城市规划虽然存在,但实际执行受制于土地所有权问题,这导致城市内不同区域为争取发展引发土地开发的竞争,这种分散的发展模式造成了现在的职住分离现象,配套不全等突出问题,进而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例如孩子上学和老人就医的问题。
此外,土地财政导向促使开发商追求高容积率。为了适应有限的土地资源,开发商可能会转向建造大进深、高密度的高层建筑,导致户型设计存在通风、采光不足等问题。与过去相比,现在的户型设计在相同的面积内难以提供足够的居室数量和质量。例如,曾经50平方米就能设计出2室1厅的户型,现在即便是90平方米的户型也可能只有小两室,且客厅过大而采光不足。由此可见,虽然住宅面积增加了,但实际功能和生活质量并没有同步提升。
中国房地产报: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已经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人民对住房的需求也从“住有所居”转向“住有宜居”,在此背景下,您认为住宅建设应当做出哪些转型?
张杰:新住宅户型的设计是关键考虑因素,适宜的进深对于居住质量和绿色节能至关重要,因为过大的进深会导致采光通风不足等,影响居住舒适性。
在中国住宅发展历史中,从上世纪50年代的周边式住宅到现代高层建筑,家庭的交通空间一直被忽视。现在住宅虽然面积大,部分新建平层住宅尽管面积达到了180平方米~200平方米,但因缺乏有效的储藏空间和交通空间,使得公共与私密区域难以明确分离,直接影响了起居和家庭社交的质量。大多数住宅户型设计的入口直接通向客厅,而卧室则分布在客厅周围,这使得客厅成为了一个高频使用的交通区域。这样设计对于居住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和独处都并非理想状态。因此,开发商和政府应推动提供更好设计的住宅产品。
另外,在考虑城市密度的情况下,日照不应成为制约好住宅的唯一因素。住宅设计应打破传统的大进深模式,引入小天井或其他设计手段以增强采光和通风。此外,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演进,在今天城镇住房人均面积40多平方米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看到新型的住宅模式出现,即低层、多层但高密度的居住形态。
中国房地产报:在您心目中什么样的房子可以称为“好房子”,应当从哪些维度来定义好房子?
张杰:一个好的住宅、好的小区、好的城市都应该着眼于居民的实际生活需求,而不仅是形式上的满足。
房屋要有更合理、舒适的户型设计,同时住宅的维护和物业管理同样重要。一个理想的住宅应有合理的管线布局,确保即使在20年后也能方便进行维修,用户的自我维护能力是衡量住宅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在许多国家,居民通常自行进行家居维修,这是因为他们拥有足够的储藏空间,使得维护活动更加便捷。
然而,现代住宅物业管理在维修服务方面常常表现不佳,这与优质住宅的标准不符。优良住宅的标准不应仅限于个人空间的维护,还应包括公共区域的清洁和保养。一个良好的小区不仅要提供安静、安全的居住环境,还要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比如方便的购物等。
此外,对于城市来说,存量房屋的管理和更新是一个长期面临的挑战。城市更新项目不应仅仅为了完成行政任务和指标,而应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环境,这包括改善服务设施、步行环境和文化环境等,避免以往为了土地财政或数量完成而盲目建设的错误。否则尽管在短期内解决了住房数量的问题,但却忽视了住宅与城市服务功能的整合,难以真正服务于城市居民,进而产生一系列后续问题。
中国房地产报:在践行“好房子、好社区、好城区”方面,您本人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张杰:我设计的“陶溪川”陶公寓是一种专为景德镇的年轻人设计的住宅,它符合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提供面积较小但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居住空间。这种公寓类的学生宿舍可租赁,且价格亲民,适合创业人士的短期、长期住宿需求。这种住宅模式是对既有居住功能的补充,是我探求理想的居住模式之一。
同时,“陶溪川”也正在推动长租房项目,预计明年将投入使用。这些住宅不仅仅关注户型设计,还考虑小区布局以及与周边城市的关系,我们正在为城市居住人群的多元化需求做出努力。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2024-11-18 11:20
2024-11-18 11:06
2024-11-18 07:53
2024-11-18 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