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深圳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国内楼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今年房企到期债务超7000亿元 偿债高峰已过但压力仍在

来源:房掌柜综合   深圳房掌柜  2024-05-31 07:54:32
[摘要]虽然政策层面给予了不小的支持,但对于房企来说,今年仍是一个偿债大年。

  虽然政策层面给予了不小的支持,但对于房企来说,今年仍是一个偿债大年。

  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4年,房企到期债券规模为7703.1亿元,与上一年到期余额超9500亿元相比下降19.6%,但整体规模仍处于较高水平。

  其中,信用债占比69.0%,海外债占比31.0%,境内债务偿债压力较大。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销售下滑,融资渠道也有所受限,导致房企偿债能力普遍有所下降。为此,房企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调节,常用的策略包括压降成本、收缩投资、债务展期等,部分房企还进行了债务的二次展期。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推出多项稳楼市政策,意在激活市场销售。各地也陆续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受此影响,行业流动性有望得到改善,市场也开始出现乐观预期。

  但对于房企来说,落实到行动上,谨慎仍将是主旋律。

  偿债高峰已过

  对于房企来说,相比于政策和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偿债往往较为“刚性”。因此,对不同期限的债务进行安排,是房企财务管理中最关键的工作之一。

  房地产企业的偿债高峰出现在2021年。根据多家机构的统计,当年,房地产企业的到期债务规模历史性的超过万亿元,达到1.28万亿元。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算上非标债务,总规模有可能超过两万亿元。

  到2022年,房企的公开债务到期规模终于降到万亿元以下,但仍在9000多亿元的相对高位。当年,市场销售规模下滑,房企的偿债能力不增反降。

  2023年,市场继续降温。虽然部分房企对债务进行了展期处理,但当年的到期债务规模仍维持在9000多亿元。

  到今年,随着偿债高峰期的结束,以及大量债务展期,房企的到期债务规模终于降至7700亿元的水平。

  债务问题的存在,大多源于阶段性的投资过热。某华东房企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0年前,房企的销售目标普遍较为激进,拿地规模偏大,对资金的需求也较大。

  同时,房地产及物业企业的IPO热潮,也在此时出现。上市后,很多企业借了大量美元债。

  这些融资也为后来的流动性压力埋下伏笔。2021年至2022年,房企陆续出现到期债务无法偿还的情况。综合来看,这些违约的债券大多为2020年前的融资。

  房企偿债能力有所提升

  偿债能力是房企财务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从大环境来看,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市场层面,2021年,房地产销售规模超过18万亿元的历史大关,但随后两年,市场销售连续下降,2023年已降至11.66万亿元。

  到2024年,虽然监管部门推出了多项稳楼市政策,但到今年4月,销售同比下滑的情况尚未得到改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口径,在房企的资金来源中,销售端的定金和预售款、个人按揭贷款约占一半。因此,销售的下滑,对房企偿债的影响不容忽视。

  政策层面,2021年下半年,信贷政策一度收紧,对房企融资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随后,监管部门开始关注房企融资。

  2022年底,“金融16条”出台,从信贷、债券、股权等方面为行业融资提供全力支持。一年后,监管部门定调,“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同时表示,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

  2024年1月,住建部与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更加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截至5月16日,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经建立了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商业银行审批通过了“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9350亿元。

  今年年初,监管层还放宽了经营性物业贷适用范围、使用范围,企业可在2024年底之前将经营性物业贷款用于偿还存量贷款和公开市场债券。

  这些措施的推出,加上房企缩表尝试,开始对房企的偿债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2023年,沪深及内地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现金短债比均值持续下降,分别为1.14、0.75,较上年下降0.21、0.13。

  他补充道,房企流动性表现分化加剧。部分央国企、民企受益于销售融资较好,流动性持续改善;部分混合所有制企业和民企受销售下滑冲击,现金减少较快,削弱了偿债能力。

  谨慎仍是主旋律

  近年来,房企采取了多种方式对债务兑付进行安排,其中最常见的为债务展期。其中,去年下半年以来,不少房企已经进行了二次债务展期。

  2023年,融创完成了境内外债务的重组,并借此实现了大量债务的降杠杆和展期。但到2024年,形势仍然严峻。

  今年年初,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表示,2024年存续债务继续寻求展期和整体化解方案。5月,融创又将旗下的四只债券进行了展期。

  一些财务状况相对健康的房企,则选择加快偿债步伐。今年以来,龙湖、金地均按时偿还了部分债务,从而减轻兑付压力。在5月24日偿还了一笔20多亿元的中期票据后,金地表示,基本度过偿债高峰期。

  但对大部分房企来说,今年的债务压力仍然不可小觑。某头部房企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公司已经停止拿地,销售回款会尽量汇集到总部,用于偿还债务。

  与此同时,该企业今年还在继续推进人员优化、薪酬调整等“降本”措施。

  刘水表示,综合各房企的策略来看,债务展期,收缩投资,降本增效,将继续成为今年的主旋律。他认为,房企的投资策略倾向于精准投资,关注收益确定性高的项目。经营策略则倾向于轻重并举,通过推动轻资产业务拓展,实现第二曲线业绩持续增长。

  他还表示,房企对2024年销售目标较为谨慎,除越秀地产、美的置业外,其余上市房企鲜少提及具体销售目标,说明房企不再唯“销售金额”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加快去化和回款仍是主要目标。若市场热度不佳,不排除继续以价换量的可能。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到:
责任编辑:邹舒文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1. 1金融部门支持房地产,有哪些新进展?
  2. 2向轻资产运营转型 多家上市房企加速剥离地产开发业务
  3. 3转性、换地、退地 多家房企受益收储政策
  4. 4全网刷屏25亿次的戈壁巨型艺术IP 首次亮相2025深圳国际车展
  5. 5以“吾悦经营五步法”再启新篇 新城控股第八届新商会顺利落幕
  6. 6深圳新房成交量增长明显 二手房录得量小幅调整
  7. 7大龙地产拟收购北京顺义区国企 获得顺义新城一宗宅地
  8. 8定了!深圳6号线支线二期将于9月28日开通
  9. 9新政后,深圳哪些笋盘值得关注?
  10. 10龙光总部中心规划调整,建面增至40万平!部分楼已封顶

新闻推荐

  1. 1东莞官宣新政!买新房最高补贴3万 公积金最高可贷150万
  2. 2新政后,深圳哪些笋盘值得关注?
  3. 3深圳二手房挂牌量同比增长94% 市场情绪整体稳定
  4. 4深圳13号线一期北段今起“跑图”冲刺 年底将开通
  5. 5深圳地标“湾区之眼”今日开业 深圳再增一座超维文化综合体
  6. 6去库存成效显现 房地产市场继续止跌回稳
  7. 7大龙地产拟收购北京顺义区国企 获得顺义新城一宗宅地
  8. 8深圳新房成交量增长明显 二手房录得量小幅调整
  9. 9拆除范围超11万㎡ 宝安今年第一批旧改公布
  10. 10转性、换地、退地 多家房企受益收储政策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