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出海。市民 汪江斌 摄
水龙卷舞动十几分钟
龙卷风的景象,也被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实时监测到。监测记录显示,第一条龙卷风出现的时间是上午8时50分左右。当时在深圳湾云底下方的垂直方向,一根较粗大的漏斗云刚刚形成,接地后形成“水龙卷”。不远处另一根较细的“水龙卷”,在空中呈现弯曲“接地”,2分钟后完全消失。9时左右,西侧云底又向下垂直伸出黑色云柱,2分钟后迅速接地,吸起了巨大的水柱,持续约3分钟,之后水面一端逐渐变细,并向上收窄,9时8分完全消失。
竹子林观测到的影像资料也显示,先后的确有3个水龙卷形成。
首次记录到奇特天象
昨晨形成这种天象是水龙卷,观象台工程师吴迪介绍说,因近两天我市的天气持续晴热,气温维持较高态势,海水在日照下持续加温,与清凉的空气气温形成较大温差,配合附近的风势,故而形成“水龙卷”。
吴迪称,这是我市气象部门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直接记录到龙卷风这一罕见的天气现象。
躲移动路径可避其害
“台风外围发生龙卷的几率较大。”吴迪介绍说,历史资料显示,早在2005年8月13日,强烈热带风暴“珊瑚”在广东汕头附近登陆前后,香港境内就曾出现过“龙吸水”,今年第3号台风“灿都”外围环流靠近时,香港境内也曾出现水龙卷。与直径1000公里的台风相比,龙卷风作为一种小型旋转风,其直径一般不超过1公里,小的龙卷风直径约25~100米,不过龙卷风的风力和上升风速可比台风大很多。龙卷风的风圈覆盖区域不及台风,因而在风圈外,几乎无较大影响。
如果遭遇龙卷风如何躲避?吴迪说,因水龙卷通常是垂直向下,有时因上空风比地面风大,它的上部会顺着气流的方向倾斜。如果市民遭遇龙卷风,可根据其倾斜的方向判断出龙卷风移动的路径,避开就可免遭其害。
水龙卷
“这种海上猛烈旋转着的圆形空气柱,就是‘水龙卷’。”观象台工程师吴迪介绍说,龙卷风是积雨云底部下垂的漏斗状(大象鼻子状)的云柱并伴随着非常强烈的旋风,又称“龙卷”。由于漏斗状云柱内气压很低,产生强大的吮吸作用。当漏斗伸到海面时,便吸起高大的水柱,称“水龙卷”或“海龙卷”。当漏斗伸到陆地表面时,卷扬尘土,卷走房屋、树木等的龙卷,就称为“陆龙卷”。一般龙卷的维持时间并不长,约10至20分钟便会消散。
说到此次水龙卷的产生条件,吴迪介绍到,首先空气必须高温、高湿。温度高低反映其热能的大小,空气湿度大,一旦发生凝结现象,大量的潜热就释放出来。其次要有旺盛的积雨云,积雨云是强对流的产物,在强对流运动中易形成涡环。此外,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间的切变要大,也就是说两者气流方向相反,各自的速度要大,才能形成强切变。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