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最近两周,老张听说国家出台了二手房新政,要征收20%的差价税,如果按最终200万成交的话,减去他当初不足20万的购买成本,等于要多交36万元的税,听完业内人士的分析,老张慌了起来,最终以185万元找到了买家。
严格意义上说,仅拥有两套房的老张并不算是职业“炒房人”,但通过多年的“囤房”,着实让他获得了远超工作本身的丰厚收益,而“硬币的另一面”,则是被视为“穷忙族”的众多“刚需们”为直入云霄的房价买单。
“二手房差价的20%上缴,还不包括约5%购房成本(满五年)和期间的贷款利息,一套房子至少要涨40%卖出才能保本。”尽管房地产市场依然热闹,职业炒房人王剑却略感“高处不胜寒”,准备在细则出台前抛出最后一套房产。
在此之前,王剑曾考察了有“首都第二机场”概念的河北固安,但最终放弃了。“你看当地的二手房信息,大都是转手卖房的,尽管可能还会有几千元的升值空间,但到时能否出手还不好说。最赚钱的时候一去不复返了!”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潘英丽解释称,过去市场对房地产政策不敏感,主要是因为持有成本比较低。在没征税之前,每年房价或许要涨10%才可以保本,而未来征收20%的所得税,投机的利润空间肯定就缩小了。
香港著名投资人周显在其新书《炒楼密码》中,对香港过去半个世纪楼市涨跌的分析,对内地楼市或许有参考意义。他认为,楼市完成一个升跌周期可能长达20年,而在其中只有5至6年适合买楼,一旦错过就要等下一个适合的入市时间,这往往会慢长到超过一般投资者的忍耐力。
“不少人都知道买楼最重要的是位置(location),其实要战胜市场,能够掌握时机(timing)同样重要,甚至可能更重要。”周显判断,香港楼市可能升至2015年才真正见顶,但目前已过了入市的黄金期,只有当楼价跌了一半,或升了周期底部的三分之一,才是入市的适当时机。
房地产投资人士分析,尽管不如直接征收高额房产税更有效,但此次“国五条”亦大大压缩了炒房人“囤房”的套利空间——一是通过高过户税挤出存量闲置房资源,增加供应;二是让投资人在买房前需要仔细盘算,涨多少才能赚钱?这自然会压缩房产的增量需求。供求关系的此长彼消,未来楼价不跌才怪。
资金分流:理财机构虎视眈眈
信托、银行理财、私募、券商、基金、第三方理财机构等财富管理机构,都盯上了从房地产市场撤出部分资金的客户。而从房地产撤出的资金中,的确有部分资金流向股市,但并非属于主流。相比而言,流向银行理财、信托、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仍是主渠道
“关上一扇门,开启一扇窗!”3月4日一早,海通证券策略高级分析师荀玉根在向其机构客户发出定期研究报告中亮明观点——从资产配置角度理解,地产调控关闭实物投资的门,金融改革开启金融投资的窗。
荀玉根判断的逻辑是,与历次调控最大的不同是,此次调控货币未收缩,地产投资客将转战其他市场,而自去年以来的资本市场不断改革,股市的吸引力上升,而“国五条”恰如导火索,将强化投资人大类资产配置从实物转向金融。
22小时前
22小时前
22小时前
2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