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0年度实施计划(草案)》昨日开始在市规划国土委的官方网站上公布并征求意见。该实施计划提出,明年我市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2.23万套,建筑面积104.81万平方米。这标志着我市的住房保障建设正在推进之中。不过,有专家建议,我市的住房保障对象应适当扩大范围,户籍中等收入家庭这类目前的“夹心层”也应考虑列入住房保障对象范围。
有关专家向记者表示,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缓解高房价下的市民住房压力,是我市近年来关于住房问题的核心政策,该政策无疑对缓解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问题有帮助。但是,在现行的政策下,高收入家庭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商品住宅,低收入家庭可以享受保障性住房。问题是,如何解决大量处于“夹心层”的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却基本上是空白。
中等收入家庭购买商品房较困难
该专家分析,以12月7日当天全市成交的一手楼为例:当天,全市卖出一手楼116套,总面积10388平方米,均价16476元每平方米。以此价格推算,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总价在165万元左右。即便以首付二成计算,需付首期款33万元,加上非毛坯以及要缴的相关费用,住上一套自己的房子起码需要有现款45万元左右。对于一个中等收入家庭来说,困难之大可想而知。
该专家表示:“深圳目前可享受保障性住房待遇的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标准,将所有中等收入家庭都排除在了保障性对象之外。而这些中等收入家庭又基本上没有能力购买商品住房。如何考虑解决这部分居民的住房难问题关系到民生问题,关系到深圳如何保持持续的竞争力问题,值得政府高度重视。”
适当放宽收入限制条件
为此,该专家建议,深圳应扩大住房保障的对象,酌情将中等收入家庭也纳入住房保障的范围之列。其一,应该放宽目前的享受保障性住房家庭的收入限制条件,将更多买不起商品住宅的“夹心层”家庭纳入保障对象。其二,更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也就是提供更多的保障性住房(无论是经济适用房还是公共租赁住房)。根据正在公示的《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0年度实施计划(草案)》,2010年我市将建设的商品住宅为7.29万套,总建筑面积65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为2.23万套,建筑面积104.81万平方米。无论是套数还是总建筑面积,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总量比商品住宅建设总量相差很远。而在香港和新加坡,70%—80%的住房都是所谓的“保障性住房”。他认为,深圳应该酌情借鉴香港和新加坡两地的积极经验。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