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能扛住双下滑压力
经济增速回落,房价下跌真的能引发金融危机吗?银行到底能扛住多大的房价下降幅度?
其实,早在去年底,央行组织了17家大中型商业银行进行过压力测试,这17家银行包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民生、光大、华夏等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这17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占到了银行类金融机构的61%,具有代表性。
央行设置过三个级别的压力冲击,假设经济增速放缓,分三种情形:轻度冲击为GDP增长率下降至7%;中度冲击为GDP增长率下降至5.5%;重度冲击为GDP增长率下降至4%。
测试结果显示,在上述三种情况下,银行不良贷款会出现以下状况:轻度冲击下不良贷款率上升1个百分点;中度冲击下不良贷款率上升2.5个百分点;重度冲击下不良贷款率上升4个百分点。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银行业不良贷款并不高,2013年底不良贷款率仅为1.49%。即便将为央行假设的重度冲击,银行依然能支撑得住。
2010年4月,本报曾最早报道“银行能承受房价下跌20%到30%”。2011年11月,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表示银行能经受房价下跌50%。刘明康表示,假设最坏的情况发生,即当房价下跌50%,银行的贷款覆盖仍能达到100%,虽然利息不能收回,但本金没有问题。
刚离开银监会主席位置不久的刘明康说的那句话当然有依据。何况,中国的放贷杠杆率并不高,尚未实现证券化,这一方面占用了银行信贷资金、消耗了资本金;另一方面也规避了金融风险。
而谢国忠对笔者表示,“各级政府部门都喜欢说房价下跌,银行如何受不了,地方财政如何受不了,都是向老百姓显示,房价只会涨不会跌,挖坑让老百姓跳,现在老百姓也没钱买了。所谓的救市也是没用的。”
中国老百姓对房子的情怀与其他国家并不完全一样,如果是自住房,一般是不会出现断供的,何况央行征信系统已经覆盖了个人住房。违约成本是相当高的。
假设出现极端情况,在房价下降之后,出现大量断供,也不会出现开发商所威胁的“要死银行先死”状况。为什么?很简单。银行可以收回房子,转手交给资产管理公司处置。
早期,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日子最好过的是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为什么?因为,信达是专门处置建行不良资产的,而建行又曾是中国住房贷款最主要的贷款提供银行,当年曾广为流传的一句广告词——“要住房,找建行。”建行剥离的大量不良资产是房地产以及烂尾楼,后来房价飞涨,这些不良资产“变脸”成了优质资产。
依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刺激房价的增长方式的确需要改了。尽管央行受到各方压力,降准的空间尚在,降准对信贷的影响已经基本无意义了。
房价刚不涨了,各地就慌了,各种刺激政策会粉墨登场,估计效果不大。股市都跌7年了,也没见谁真慌过。
大潮还没退去,裸泳者已经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