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呼和浩特之前,公开发文救市的城市还有铜陵和沈阳。
安徽铜陵被称为“裸奔”救市,但从5月1日起实施的文件被媒体报道后,立刻从网上撤销,此后再未公开。沈阳市房管局人士则告诉记者,没有放开限购,“不是我们说了算,沈阳放不放开,要问市里,要问中央。”
更早前,福建的“闽十条”,以及宁波、无锡、长沙、杭州等地都传出救市版本,但最终政府主管部门均予以否认。
市场深陷调整
上述参加广东座谈会的人士告诉记者,住建部的风向是,要求省会城市原则上不能放开限购。作为省会城市,呼市何以能成功突围?
“呼和浩特虽属于省会城市,但从人口规模上,还不及很多三线城市,且产业结构单一,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如今放开,只能说明呼和浩特房地产太供过于求了。”上述人士说。
统计数据显示,呼和浩特常住人口3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仅200万人。
中原地产根据呼和浩特房地产官网统计,今年1-5月,呼和浩特新建商品房成交套数为3780套,而目前可售库存高达约12万套。按照目前的去库存速度,需要10年之久。但最近5年,政府出让住宅用地合计2120万平米,未来潜在供应还有10万套以上。
“呼和浩特楼市濒临崩溃,问题远不止库存过大,而是城市的有钱人现在手里都没钱了。”张大伟说,在房地产和经济调整双重叠加时期,呼和浩特的需求急剧萎缩。
与海口、武汉、贵阳等城市以推进城镇化、购房落户的名义曲线救市不同的是,呼和浩特虽然也是打着新型城镇化的旗号,但却没有解决落户问题,很显然只是为了刺激楼市。
地方政府绞尽脑汁刺激楼市背后,一个原因在于,房地产确已进入深度调整期,除一线城市降幅相对偏低外,二三四线新楼盘已经从4月份前遮遮掩掩地暗降,转变为如今大张旗鼓地明降。房地产市场突如其来的逆转令整个行业始料未及。
中原地产的统计显示,今年1-5月,54个城市共销售住宅96.8万套,同比下调幅度达到了22.5%。
“现在土地难卖,流拍现象普遍,各地房地产投资增速更是大幅下降,这些都令地方政府坐立不安。”浙江某市国土局内部人士表示,由于银行去杠杆,过去开发商利用高杠杆率投资过度的长三角地区,成为库存积压的重灾区。
记者发现,江苏、浙江、上海三地上万宗房地产不良资产,均放在淘宝网上拍卖,但竞拍者寥寥无几。温州中级法院一位法官告诉记者,很多都是二次挂牌,仍然无人问津。
多地“只做不说”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宏观风向开始转变,中央“微刺激”政策已经明确,重提保住7.5%下限。
6月份以来,黑龙江、河北、四川、广东、山西等多个省份均出台了力度颇大的稳增长措施;其中,包括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等投资占据着打头阵的位置,成为稳增长最重要的砝码。
但房地产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现在又成为敏感词,地方公开救市容易激起民怨,且将背负重走过去老路的骂名,因此更多地方政府采取“只做不说”的策略。从“多地被曝出已事实上放开限购,但官方均对外否认”就可看出端倪。
19小时前
19小时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