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科技标准部主任、教授级高工郭祥信:
政府要加大投入治理臭气
为进一步提高下坪场臭气治理水平,最大限度减轻臭气对周边居民影响,市城管局主要领导带队多次到下坪垃圾填埋场现场办公调研,组织设计单位加班加点编制治理方案。6月10日,市城管局还邀请了香港、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大型填埋场臭气治理一线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提出了一揽子紧急加强治理措施并拟报市政府批准执行。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科技标准部主任、教授级高工郭祥信是与会专家之一,昨天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发表对下坪垃圾填埋场臭气治理问题的个人看法。
郭祥信指出,深圳下坪垃圾填埋场的臭气引发周围居民抗议的类似问题,在国内并不罕见。国内不少城市,垃圾填埋场周围2、3公里内有居民区的,都发生过居民抗议臭气的事件。在北京,也曾尝试过将垃圾填埋场加上盖做全封闭处理,不但投入太大,而且填埋场占地面积大,密闭不现实。现在居民区已经建成难以搬迁,而全市的垃圾也必须要处理。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将垃圾填埋厂的臭气控制到一点都没有几乎不太可能,但通过对垃圾填埋场的臭气加强治理,会将填埋场的臭味减小到最低。
郭祥信分析下坪垃圾填埋场臭气问题时解释说, 一是下坪垃圾填埋场是露天作业,受露天垃圾填埋工艺限制;二是深圳下坪垃圾填埋场总占地面积145公顷,臭源面积也大;三是我国的生活垃圾中有机物成分多,这些有机垃圾会发酵,散发出臭味。目前,深圳每天填埋的垃圾量多,臭味更难以避免。再加上早晚气压低时,大气流动慢,臭味扩散也慢,特别是在夏季出现强降雨和高温天气交替的情况下,臭气对周边社区仍有影响,对下风区域居民的影响更为明显。
郭祥信呼吁政府要加大投入予以治理。他指出,市政府要以最大的决心增加投入资金,千方百计治理臭气问题,要从垃圾填埋场的技术、设施以及运行操作方面着手,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比如,增加除臭设施,加大力度收集填埋场产生的气体,在作业区等重要臭源地,通过喷洒除臭剂强力除臭。在运行管理方面,填埋作业时要加强覆盖,通过精细化管理,力争将臭气降到最低。
拟邀请社会各界成立环境监督委员会
政府部门将对臭气实时监测
记者了解到,为了还居民一个清新的生活环境,下一步,市政府将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强化臭气治理,市城管局再推五项措施,下坪场将从管理细节做起,在运营操作中更加精细化,防止臭气冒出,力争3个月时间臭气会有明显改善。
近日走在银湖绿道坂田段的市民可能会注意到,在下坪场和万科第五园中间的山头上,已经架起了2台除臭风炮,在臭气出风口净化空气除臭,与此同时,填埋区北面将新设置一排应急自动喷淋臭气拦截设施,于6月30日投入使用。
下坪场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工作时指出,一是实施多项应急措施,首先是“盖”。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已经采取密闭措施,但还是有臭气外溢,因此,将在非作业区再增加一层膜覆盖,提高密闭化程度;其次是“导”,再增加收集气体的管道,加强气体收集处理,与此同时,提高精细化标准,保证气体收集井正常运作,控制臭气源头,让臭气外溢降到最低限度。
在完善日常维护措施方面,将减少作业面,严格控制祼露面积;加强现场覆盖,提高作业区覆膜密闭性;加强进场道路冲洗,严控非服务区域垃圾进场,减少垃圾处理量;绿化垃圾采用自卸车装卸;加强执法,控制垃圾车沿途污水滴漏污染,提高填埋作业精细化运营管理。
此外,政府部门拟邀请社会各界成立环境监督委员会将是一项社会关注的措施。该委员会由居民代表、环保、城管、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等10多人组成,有关消息已在社区公布,目前正在选居民代表。同时,拟设立下坪场臭气在线监测系统,及时公布监测数据,完善社会共治机制,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