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副总裁
然而,公开资料显示,这些曾经的万科高管们离职之后的道路并非如被祝福一般一路顺畅。
2011年离职的万科副总裁刘爱明在离职之后,随即加盟总部位于重庆的协信地产担任CEO,此举被外界认为是协信集团为上市做准备。然而,时至今日协信地产仍然被资本市场拒之门外,其董事长吴旭于2014年11月初也才结束“协助调查”回到公司。在此之前,协信还被爆出13.3亿出售上海部分商业项目,引发舆论普遍担忧。
而此后同时离职的万科集团副总裁徐洪舸和肖楠,则由事先宣布的“离职创业”变成了加盟由中航国际、中航地产和深圳里程去年5月共同设立的合资公司中航里程,并从此淡出公众视野。
另一位于2012年辞职时表示“为了照顾家人”的万科前副总裁杜晶,则在德国度过了一年多的受捧后悄然回到深圳,加盟同样由万科深圳公司旧将陶翀富、罗霆等人组建的同创地产。并在位于深圳、东莞交接地带的平湖镇开始第一个项目“同创新作”,时至今日仍未清盘。
离职后职业生涯更为坎坷的是原万科副总裁袁伯银。袁伯银2011年以一篇《万科给不了我更多》的辞职信引发业界哗然后,旋即加盟红星美凯龙。时隔不到两年,袁伯银又从红心美凯龙辞职,加盟重庆隆鑫地产。然而,2014年第三季度重庆有媒体爆出“隆鑫地产退出房地产行业寻求接管”,引发业内关注。
盛名下的风险
“万科是一家经营非常规范、体制高度健全且市场化的企业。从基层员工到公司高管,一个萝卜一个坑,非常精密的运转。在这种体制下,有人离职就立刻有人补上,万科的经营并不会因为某人的离职而受到影响”一位5年前从万科离职的中层干部告诉房掌柜,无论是王石还是郁亮,对此应该都早已习惯,因此允许坦然的将此事公之于众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这位中层表示,历数三年来从万科离任的各位高管,他们离职之后的职业生涯很少有人是一帆风顺的,反而还历经波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受到了万科这种体制的影响。“万科很容易将一个人体制化。让一个员工训练得非常精通所在岗位的职责,且一呆就是很多年,但是对其它行业甚至其它部门却缺少更多的了解”。
这位中层告诉房掌柜,当年从中海挖过来的一些高管近年来纷纷离开万科,其实就是对这种体制的变相排斥。同时,聘用这些万科离职高管的企业也会承担相当大的风险,一方面是这些高管本身与新公司体制、文化融合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盛名之下会极大拉高业界对该公司的期待,而这不一定完全是好事。
“此前也传出毛大庆想离职,但被否认。在我看来有了之前这些‘前车之鉴’,他未必会贸然走出这一步。”
9小时前
9小时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