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业内普遍认为一个商业综合体辐射35万人的标准,折合下来217万人口的海口市,合理的综合体数量为6.2个,67个综合体是这一标准的10.8倍。按照人均面积来看,国际惯例商业需求为10个常住人口配备1㎡商业面积,目前我国一线城市都达不到这个标准,一般为10:0.8的标准,二线城市一般在10:0.6-0.7左右。而海口市商业地产人均面积目前已经超过2㎡,未来几年还将攀升至接近8㎡。
广东三赢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原海口经济学院房地产专业主任唐惠良指出,不仅仅是海口,目前全国普遍存在综合体膨胀、商业地产过剩的问题。唐惠良认为,未来海口商业地产面临巨大的考验,肯定会出现大面积闲置、烂尾等现象。
产业转型催生综合体兴起
自2008年以来,我国商业地产投资一直保持15%以上的增速,特别是2010年住宅领域限购、限贷政策实施后,既能够规避限购政策,又可低价拿地的商业地产增速达到了30%。一份2011年数据报告显示,当年排名前20名的开发商已全线进入商业地产,整个房地产行业的重心已经从传统的住宅开发转向了商业地产。
另一方面,商业地产还能为地方政府带来政绩、税收、就业岗位,例如海口万达广场投资期间预计将实现总投资额10%的税收,约7亿元,项目运营后至少可以解决10000人的就业问题,实现每年税收预计将超过1亿元。
多方面的利好,使地方政府也热衷于开发综合体项目,并为这一领域的开发商提供政策、用地供应、贷款资金等方面的便利。
而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来说,综合体项目还暗合了房地产产业转型的需求。
住宅地产的过度开发,使得海南发展正在丧失持续、长远的驱动力。从2010年以来,历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房地产结构调整,控制普通商品房开发,重点发展旅游地产、商业地产等可持续性地产项目等,类似的提法层出不穷。至2014年三亚提出停建80㎡以下户型商品房开始,大力发展可持续的经营性地产逐渐在执行层面强化落实。
而综合体项目无疑是政府和开发商现阶段的最佳选择。于是绿地、万达、恒大、保利、海航等房企纷纷开启造城模式,抢滩海口商业地产。
根据海南省统计局投资处的统计,今年1-5月,海南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住宅开发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11.1%;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分别增长35.4%、54.7%,增幅远大于住宅开发。1-5月海南新开工面积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3.6%,办公楼增长83.6%,商业营业用房增长31.2%,增幅同样远大于住宅。
商业新格局更匹配国际旅游岛
在发展可持续性地产项目的指引下,随着各大房企抢滩进驻,海口商业新格局日渐明朗,新老商圈交替互补,既能满足常住人口的中低端需求,又能满足进岛游客的高端需求。如果新兴的现代化商业地产一一兑现,未来海口商业地产的新格局无疑值得畅想。
中原地产海南首席分析师马晓亮认为,目前海口整个商业地产模式处于初级的阶段,普遍以饭店+商场+主力超市的形态存在,缺乏高端现代商业地产的引领,同时在游玩、游览方面,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未来随着万达的进入,以及远大、新城控股等商业综合体的运作,整个商业结构期待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