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24日起,《2015年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计划第三批计划》(草案)开始在深圳市规划和国土委员会的官网上进行公示及现场公示。单这一批共28个城市更新项目,拟拆除重建的用地面积总和便达到298.5万平方米,它们将在几年后成为深圳的有效供应。作为对比,整个2014年深圳共出让45宗土地,面积共计191.3万平方米。
“马上就办”作风推动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对于深圳空间的重要意义,已然被数据一次次验证。然而,现行城市更新政策使得项目陷于“拆不动、赔不起、玩不转”的情况极为常见,尤其是产权分散的旧住宅小区改造,几乎没有市场化成功改造的案例。土地效率不高的负面影响,已经在深圳“全国第一高”的房价上显现。
如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所说,这些占据深圳有限空间的遗留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升级的桎梏,“通过旧改‘解放’深圳,是(新任市委书记)马兴瑞的‘野心’。‘5%效应’将是爆炸性的。”
当中提到的“5%效应”,是指正在研究制定中的《城市更新条例》,考虑加入“拒绝签约的权利主体少于5%造成项目受阻时,可申请强制售卖”条款。这一参考香港“多数决”模式设定的条款,业界普遍判断其将有效破解“钉子户”困境,开发企业翘首以待。据南都记者获悉,该条例送审稿已经成型,出台已现曙光。
正在拆除准备重建的上沙。
除此之外,已经获批设立的深圳市城市更新局开始运作。虽然尚未正式挂牌,但原本由市规土委各管理局负责的城市更新计划审查、规划审查事项已经由该机构直接受理申报并履行审查(审批)职能。而罗湖成为全市首个城市更新改革试点区,被区委书记贺海涛称为一场“输不起的战斗”。由重建局更名而来的区城市更新局,准备在现有流程基础上,优化整合、提高效率、压缩时限,力争项目报批到开工在一年内完成。
大动作接二连三,可见深圳的城市更新,正在响应土地资源紧缺而加快。“马上就办”的作风,能否在长久以来慢节奏、低周转、长周期的城市更新领域迅速见效,将直接影响亟待空间助推城市升级的深圳未来。
2025-09-05 08:24
2025-09-05 08:12
2025-09-05 07:00
2025-09-05 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