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集团下属的运营公司现有员工1万多人,90%没有自有住房。买房买不起,租房租金太贵,导致近年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产业人才‘低工资、高流动、有大家、无小家’的状况要改变,根子在于改变发展模式。”“一个企业5000多人,大部分是专科毕业、职业院校毕业的基础性产业人才,他们想达到积分入户的100分,可能要熬七八年,入户政策应适当向这些产业人才倾斜。”在昨天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九讨论组,委员们聚焦“基础性产业人才流失”。
青年员工买不起也租不起房
“目前深圳对于高端人才有住房补贴等政策,而实际上一些高端人才属于‘候鸟型’,本来就会因工作等需要进行流动。反而是一些基础性产业人才,他们希望能在深圳扎根下来,可是这部分人群却面临买不起、租不起房的问题。”李笑竹委员说,以地铁集团为例,一些员工在龙岗、宝安、龙华等片区租房,每月房租在1000元至2300元之间,占个人花费支出的20%至40%,租房成本超出了他们合理的承受能力。
李笑竹委员说,买房难、租房贵造成人才高流动,深圳地铁运营单位青年骨干2013年、2014年、2015年离职率分别达到10.65%、6.5%、7.77%。“离职的基本都是熟练的技术人才。有一次一批30多名司机提出辞职,公司只能与他们协商是否能多留一个月,否则尚未招到新人将导致青黄不接。”
让基础性产业人才“稳”下来
“30多年来,全国各地的劳动者来到深圳,深圳实现了快速发展,可是现在我们却发现很多普通劳动者的生存现状是‘低工资、高流动、有大家、无小家’,很多企业反映技术型产业人才留不住。”王同信委员认为基础性产业人才流失很重要的原因一是目前深圳的薪酬已经缺乏优势;二是户籍政策的限制造成人才缺乏归属感。
王同信委员说,深圳重视高端人才引进,也必须看到“高端”也需要“基础”来支撑,必须改变发展模式,才能让基础性产业人才“稳”下来。王鸿利委员也认为,低工资不利于劳动力的发展、竞争,“核心是要改变整个分配结构,提高基础性产业人才薪酬,而不能让一些投机行为把钱给瓜分了。”
“目前深圳的积分入户政策,对于本科生来说不难达到100分积分,因为本科学历一项就可以积70分。但一个企业5000多人,大部分是专科毕业、职业院校毕业的基础性产业人才,他们想达到积分入户的100分,可能要熬七八年。”张和平委员建议,入户政策应适当向这些产业人才倾斜。
形成独立的人才住房政策
记者了解到,居住成本高、保障房政策存在短板、覆盖面有限导致人才“挤出效应”产生,成为今年不少市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陈蔼贫委员认为,安居型商品房分配对象为户籍住房困难家庭,在人才工作中作用有限;保障房“定向配租”主要是重点企业和大企业,创新创客等群体政策上很难惠及。建议全面调查我市各级各类人才的住房现状和需求,对现有保障房政策、人才安居政策进行全面梳理研究,将人才住房从我市保障房体系中剥离出来,形成独立的人才住房政策,推动人才住房立法。
高锦民委员建议,对租房扩大补贴。居住以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是助推生活成本上涨最大的原因。目前新入户人才(本科、硕士、博士)可一次性领取6000元、9000元、12000元租房补贴,可将补贴人才范围扩大到同等条件的旧户籍人口,以及通过继续深造并获取学位的户籍人才群体。
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关于深圳加强人才建设的提案》建议,把“人才安居工程”列为“十三五”期间人才建设的市长工程;在重要产业园区和工程项目用地中,明确划出人才安居住房用地;人才公寓占保障性住房面积的75%以上;政府定向采购,将部分符合条件的城中村小产权房转为人才公寓;力争人才安居住房轮候时间缩短到3年,人才住房补贴发放范围扩大到40万人。
2天前
2天前
2025-08-14 19:00
2025-08-14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