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央行的“9·30”新政之前,受全国楼市大环境影响,深圳的房价已经历了整整一年的低迷,根据中原地产的统计数据,2014年前9个月,深圳月均成交量仅有25万平方米,较2013年的月均成交量下降了32%,但在后期政策的连续刺激下,楼市成交量不断刷新纪录,到2014年12月,深圳楼市成交面积终于创下2008年以来的水平。
在申弥仁和李志的观察里,“9·30”新政以来,外地投资客也主要集中在投资关外的新房。
根据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监测,2015年新房成交中投资客占了近三成。而这些热衷投资的客户中,排在前面的依然是几大热门行业:金融、保险、债权类行业客户占比高达23%,交通、运输、物流行业的客户占16%;法律、会计行业的投资客占9%。
“我从不炒短线,中国的楼市大多是政策市,有迹可循,不需要炒短线。”李志一再向时代周报记者强调。他表示,短线对市场的破坏巨大,在一个地方投资多年的人,都不会喜欢短线投资,而是希望市场稳步向上,这样才能长做常有。
两周涨80万
从“9·30”新政到“3·30”新政,人们都预计到了深圳楼市会涨,但大概没有人预计到会涨到如此疯狂。至少许多因为深圳良好的空气质量、优美的环境、出色的创业环境,而逃离北方灰霾南下的人没有预料到。
“2016年,要买一套房。”2016年1月1日,林思郑重地给自己许下了这个心愿。一年前逃离北京南下时,她有一套北京的房子,虽然房子不大,位置不在三环内,但好歹是套北京的房子。房子没来得及卖出去,然后,林思眼看着就算卖掉那套房子也买不起深圳的房子了。她的微信朋友圈里,时不时会出现对深圳房价的无奈和吐槽。
实际上在北上广深之中,深圳楼市的供求关系一直是最紧张的。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的住房自有率仅为30%,与北京、上海约70%的数据相去甚远。
林思这样近年才南下的刚需族,是在这一轮上涨中最迷茫的人群。
“3·30”新政带来的这一场意外上涨,则让申弥仁夫妇再动了买房的念头,在2015年四五月份,他们就打起了园岭新村的主意。“我们的想法是卖掉其中一套房子,在园岭买一套学位房。”申弥仁回忆。
不想园岭新村涨价更为疯狂。“一套20年楼龄的老房子,因为带有园岭小学学位,第一次去看的时候是340万元,两个星期之后再去,已经要420万元。”犹豫再三,盘算过卖房后手里能动用的钱之后,申弥仁放弃了,换成了同样带有优质小一学位、同为公务员小区的益田村。
申弥仁却始终意难平,因此几个月后,他终于还是咬牙套现再买了一套园岭新村的房子,心中的石头方才落地。在房天下公布的数据中,2016年1月22日,园岭新村成交了一套86平方米的二手房,单价为7.33万元/平方米。
如今,申弥仁开始将眼光投向更远。2015年末,传闻多年的深中通道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许多在过去一年杀红了眼的深圳人,以“扫货”的姿态开车来到中山。申弥仁和他的朋友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各买了一套中山的房子。
与此同时,和发改委批复几乎同步的是,中山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发布《关于增加深圳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作为我市公积金异地贷款的对象的通知》,这意味着从2016年1月1日起,在深圳缴存公积金的人可以在中山以公积金贷款购房。深圳成为第9个享此待遇的珠三角城市。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