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中明确规定,拆除重建类的工业区升级改造项目升级改造为住宅、办公、商业等经营性用途的,补缴地价即可。政府在实际的规划中也会考虑区域的发展重点,进行用地性质的改变。
例如,改造前城中村用地非住宅性质,如果周边以住宅为主,那么改造后为住宅性质用地可能性非常高;改造前为工业用地,但是周边工业和商业为主,那么转为商业用途,做公寓产品可能性很大。如赛格日立工业区旧改项目,在完成改造后打造的深业上城,主要是公寓产品。
由此可以看出,在用地性质的谈判上,只要是基于现状进行的合理的转性诉求,政府的接受度是比较高的。
3)容积率:房企旧改利润的重要支撑
企业之所以能在深圳旧改中盈利,和容积率有很大关系:容积率越高,可售建筑面积越大,在多数城市,无论是招拍挂还是旧改获取的地块容积率总体均偏低(通常在4以下),而深圳旧改能在容积率上给到企业支持。
深圳政府会根据确定的指引,参考地块规划面积、区位、道路等各种因素,再基于基准容积率进行未来容积率计算,根据区域和用途的不同有很大差异。在核心地段,又有配套支撑的话,商业用地容积率可以达到10甚至更高;居住用地相对低一些,比较核心位置在4-5,非区域中心在4以下,但总体没有固定标准。
容积率最终的确定综合了各种因素。如:某区域急需改造,但规划条件并不支撑高容积率,这种情况下政府就会在编制审批过程中相对平衡,最后可能容积率不高,但是移交政府的地也不多。总体来说,政府有基本确认的规则,但会根据个案情况作出不同判断。
4)公建配套:旧改中企业的必要付出
公建配套的移交是深圳旧改中的重要环节,是政府争取公共利益的重要途径。
在公建配套的移交上,《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规定:城市更新单元内可供无偿移交给政府,用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或者城市公共利益项目等的独立用地应当大于3000平方米且不小于拆除范围用地面积的15%。这一块主要有三类情况:
情况1:将差额土地交还政府。这部分土地的用途已明确规定,且不算指标,不计入容积率,建设成本则由政府承担。对企业而言,成本主要体现在拆迁方面,政府则在开发量中已予以考虑。政府提供的开发量按照实际拆迁范围而不是批准面积核算。
情况2:负责代建配建保障性用房或创新人才用房,政府根据成本并参考合理利润进行回购。
情况3:开发商直接建设垃圾转运站或者体育活动场所等小型公共设施。成本由企业承担,但数额相对较小。
3、拆迁谈判:成本高,难度大,法律支持弱
盈利:土地价格低廉,时间周期加大成本
除了拆迁补偿外,企业参与旧改的利润情况还受到地价、时间周期、土地增值税的影响。当前深圳旧改土地的出让价格并不算高,但时间周期和土地增值税的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较大。
1、地价低,为房企盈利带来空间
深圳对于土地出让价格的要求并不高,主要的支付方式以补缴为主,根据项目的容积率或者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补缴,以一定比例的基准地价计算,或以基准地价计算,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旧改所需的费用支出相比招拍挂市场要低很多。以2013版深圳市各区基准地价来看,除了福田、罗湖两区部分的商业用地基准地价较高,普遍的地价水平在4000元/平方米以下。
当 前一线城市的地价不断走高,土地资源更为稀缺的深圳如有宅地拍卖,极易遭遇“哄抢“。例如,2014年10月龙光以46.8亿夺得深土交告〔2014〕 20号龙华A802-0305地块,成交楼板价达25094元/平方米,溢价率85.34%。而旧改拿地的优势在此时体现的尤为明显。
从财务数据来看,主做旧改的房企,盈利能力也确实强于做房地产开发的房企。以深控为例,2012年以来企业的毛利持续上升,毛利率水平则基本在35%左右,尽管2014年毛利率略有下滑,但2015年上半年又回升至34%。
表6:深圳控股2012-1H2015收入及毛利(亿)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