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福田区的廖女士称其在购买二手房时,被房地产中介中原地产业务员故意设下陷阱“骗”了钱。在完成购房交易手续后,廖女士重新计算了各项目所需的费用后发现,该费用总和比自己实际支出的钱少了两万多元。廖女士希望中介能退回其多支出的钱,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
“本来觉得大地产中介比较规范,可以保护消费者,现在觉得他们利用专业知识,欺骗消费者,骗一个算一个,反正普通消费者也只买一次房子。”廖女士说道。
那么,在繁多的二手房交易收费项目里,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房产中介真的有空间变相“吃差价”吗?
[买家]
重新计算费用发现多交两万多元
据廖女士介绍,2015年11月19日,其委托中介公司——中原地产共和世家分部购买二手房,该房位于福田区高发城驰苑小区内,购房经办的中原地产业务员为李先生。
“因为当时购买的房子未满两年且有银行欠款,有较多的税费需要现金支付。为了减少购房首付款中的现金支付额,我和卖家协商一致,当时二手房的成交价为269万元,把除中介费以外的所有费用及购房款的总价从银行做抵押贷款。”廖女士在给记者的“二手房交易诈骗举报信”中写道。
廖女士称,在交易产生真实的税费之前,中介李先生预估了购房所有的费用,并列了一张费用清单。廖女士向记者出示了这份清单,记者看到该清单上包括契税、登记费、交易费等11个项目,合计“15.2万元”,在“罚息”和“短期利息”两个交费项目上都备注了“多退少补”。
廖女士告诉记者,因为“15.2万元”接近16万元,所以中介李先生建议其向银行贷款285(269+16)万元。因为16万元是预估的税费,廖女士曾一度担心真实的成交费用比预估的费用少。而李先生则表示这只是预估的费用,并口头承诺到时候会多退少补。“到时候我们算完之后,这些费用可能还会余出一点点钱,这些钱到时候会退给你的,只不过是一个先出一个后出的事情。”李先生在和廖女士微信沟通时解释道。
2016年1月中旬,廖女士跟着中介李先生一起去办过户手续,她看到过户的价格比中介之前预估的价格少了一些,随后她初步计算了所有费用,怀疑多交了两万多元,于是她找到经办的中介公司,要求查看所交的税费单据,希望中介李先生把费用算清楚,退回多给的钱,但是遭到对方的拒绝。
今年元宵节过后,廖女士辗转从银行的按揭员、赎楼公司的业务员处收集到了交易费用明细,重新计算了成交费用,廖女士核对后发现,自己多交了21514.45元。廖女士找中介理论,要求退款,依然遭到拒绝。而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中介李先生曾多次向其承诺会“多退少补”。
[中介] 不存在吃差价的情况
记者致电中介李先生了解事情经过,李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当时廖女士没有足够的现金交税费,因此是该二手房的业主先垫付的费用,后来这些税费的钱“全被业主实收,全部到业主账上,没有到我们公司,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不存在我们吃这个差价。”
李先生表示,作为中介,其只是促成买卖双方交易,只收佣金,“不会吃他们的差价”,如果多交了一些钱,这些钱也是在业主那边。
至于李先生曾经在和廖女士的沟通中多次表示会“多退少补”这一问题,李先生表示,如果当初是廖女士自己出现金交税费的话,这些费用就能“多退少补”。并且,在廖女士和业主签《二手房买卖合同》之前,双方已经协商好,最终的“决定权”在合同上面,合同上已经体现了本次交易是“全包价”,而在合同里也没有备注“多退少补”事项。
据业内人士介绍,所谓“全包价”就是房价和费用一起“打包”的价格,如果买方多交钱,那也只能“心甘情愿”自认吃亏。
2025-08-15 07:00
2025-08-15 07:00
2025-08-15 07:00
2025-08-15 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