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东门社康中心微信平台向市民发送医疗咨询。
如何让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沉?怎样才能真正把市民的健康“管”起来?如何逐步实现让市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的目标?一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分级诊疗、逐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率、加大家庭病床的推广力度等惠民利民举措。至2020年,我市将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
昨日,光明翠湖花园,医护人员上门为市民提供帮助。
昨天,记者分赴罗湖、光明等区,近距离感受各种惠民举措为市民健康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市民到社康中心就诊实惠多多
昨天上午,记者在东门街道社康中心看到,分诊台前已经排起了长队。一位来这里取胰岛素的老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就住在东门附近,每个月都来这里取一次药。他告诉记者,过去自己去三甲医院取药,排队、挂号、来回往返至少要用一上午时间。自从去年开始到社康中心取药后,只用几十分钟就可以取到药,不用排队、不用等待,而且社康工作人员也非常有耐心。
据了解,深圳从1996年开始就启动社康中心的规划建设,从简化转诊层级着手,持续完善“一大(指以三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为主体的区域医疗中心)、一小(指以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两级医疗服务体系,市民在社康中心就诊可以享受更多便利。
比如在用药方面,社康中心不再限制只能配置基本药物,会根据社区居民用药需求,增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药品,实现医院与社区用药的衔接。同时,除了医保目录的药品享受“七折”优惠外,社康中心还将逐步推广预约取药、送药上门等药事服务。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药的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尿毒症、慢性心衰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签约参保人,为其开具较长时间的用药量(长处方),并跟踪其用药后健康状况,定期随访。
1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