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是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词汇,但大多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是城市的房子,而来自深圳的全国政协委员梁志敏却为农村的房子操起了心。他提交一份提案,建议加强规划管理,优化农民建房用地布局,引导农民规范有序建房。“如果现在不操这个心,五年十年后的‘两会’,或许我们就要开始为农民房问题头疼了。”他说。
现状:有新房没新村,容易“制造”违法建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
梁志敏认为,这是文件的一大“亮点”。但是,目前在农民自建房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没有规划,农民在责任田建房,出现了“有新房,没新村”的不好现象。这种类型的住房,不仅破坏了18亿亩耕地的“红线”,同时,由于没有规划,新房的用水、交通、治安等问题突出。有些地方政府在建房前没有及时规划和引导,等到农民建房完成之后,进行强制性地拆迁,不仅引起了矛盾,而且带来了双方极大的损失。
建议:构建布局合理的农村社区规划体系
在提案中,梁志敏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的要求,合理确定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
二是大力实施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保障农民建房用地需求。首先,各地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与“村村通”工程,科学制定实施村庄改造、归并村庄整治计划。其次,继续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度。对农民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引导其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以及荒坡地、废弃地;对村内有空闲地、老宅基地未利用的,不批准占用耕地;对“一户多宅”和有空置住宅的,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农民腾退多余宅基地。
三是建议中央拨付专项规划经费,用于农民建房的统一规划及配套。可以在某些地方先试点,然后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