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调整下,深圳的中小企业依然面临着土地空间紧张、人才匮乏和创新支持滞后等问题。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报告指出,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上,深圳必须遏制商品房挤占发展用地的不良倾向。
[现状]中小企业面临研发“空心化”
截至2009年底,深圳注册的中小企业共30.5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2%。2008年,中小企业实现的本地生产总值达到5089亿元,占深圳本地生产总值的65%;民营及中小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约522万个,占全市的八成。
在市人大专题调研组的调研中,融资难、人才匮乏及土地紧张等问题依旧突出。调查显示,目前深圳中小企业职业经理人等高端人才和掌握核心技术的关键性人才严重匮乏,近两成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表示受到人才问题影响难以进一步发展,超过六成的该类企业称面临研发人员短缺,很多企业研发机构外移,出现研发“空心化”问题。
由于受到房价过快上涨、个人生活成本增高等因素影响,深圳中小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往往成为人才的“入职培训场”和“专场驿站”。此外,受困于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滞后,深圳难以承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和重大项目,产学研的合作更是远离中小企业。
[建议]遏制挤占发展用地不良倾向
截至2008年底,深圳产值在1亿—1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620家,部分企业已经或者即将在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但由于重大项目计划受制于土地资源约束,一半以上上市融资的募集资金投向了深圳以外地区。
调查组在《促进深圳市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建议的议案》中建议,对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的用地问题,深圳应当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现有土地,建立上市公司总部大厦、上市企业园区。同时,统筹特区内外产业布局,升级改造旧城区、旧商业区、旧工业区及旧居住区。统一规划,分批建设,定期推出产业发展用房。尤其要遏制和纠正因为短期利益驱动,以商品房挤占发展用地的不良倾向。鼓励发展楼宇经济,即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来提高土地空间使用率。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