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2009年,此项转让工作再次启动。经历两次挂牌,由于债权过大,其中“50%股权价格为1元”一直是转让条件之一。
如此,“1元甩卖”成为此番央企转让产权过程中的一个插曲。综合几家央企的表态来看,这一波转让似乎并不是对国资委劝退令的反应,而是企业正常的产权转让行为。那么,经过旁观者的一番“自娱自乐”之后,央企劝退令又被置于何处?央企退出是否说说而已?
■“小鱼小虾”无力兴风“大鳄”才是幕后关键
“符合退出令的78家央企的房地产业务只是小鱼小虾,另外16家央企的地产业务才是真正的大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说。
知名财经评论员苏培科更是尖锐指出,乍一看,78家央企已占央企总数的七成以上,更是在参与房地产业的94家央企中占据八成以上,但这78家央企参与房地产的资产总额仅占全部央企地产板块的15%,而剩下的16家才是央企开发房地产市场的“大头”(占85%)。即使这78家非地产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领域,对高房价和高地价也没有任何抑制作用。“如果这78家央企以重组、转让的方式来退出,会不会让剩下的16家以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加剧垄断?然后再打着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幌子来垄断和占领市场?”苏培科分析,这种情形很有可能出现。另外,如果让这78家央企仅仅出售其囤积的土地,如果远高于拿地成本出售是不是存在炒地之嫌?
此间有专家建议,商品房开发领域应该彻底清退所有央企,16家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地产央企可以参与政府的保障性住房或限价房建设,以保障这些保障性住房的质量。
■16央企为何“不务正业”
即便是对国资委圈定的这16家以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业内仍然存有质疑:央企实际上是这一轮地价和房价上涨的罪魁祸首。仔细回想这一轮房价上涨的契机和诱因,以及上涨的时间点,不难发现央企和地方政府扮演了“操纵者”的角色。
苏培科认为,此前,地方政府托市的办法是四处游说“有钱”的央企,让央企通过制造“高价地”的方式来稳定楼市信心,再加上对当时形势的误判,出台了一些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从而酿成了这一轮房价大幅上涨。虽然主要因素还是由“松货币”导致的通胀预期,但“松货币”和积极财政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主要是央企。
就这一次圈定的16家以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也极易让人产生质疑,为何中化集团、中粮集团、中国水利、葛洲坝、中国冶金、五矿集团等央企的主业成了房地产,这些央企又为何不务正业?“无非是这些央企已经深陷房地产这个暴利行业,利润的主要构成来自房地产,或者他们囤积了大量的土地。”金融危机后,国家把很多资源都给了央企,而央企拥有巨大的资金优势,但要想完成国资委布置的利润目标,在传统行业很难突破,很难找到利润增长点,于是就纷纷投身房地产,从而导致一些央企的主业转移。当务之急,应该让这些“不务正业”的央企尽快退出商品房市场。
1天前
1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