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深圳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谈房论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薛洪言:租房分期会重蹈现金贷的覆辙吗?

来源:房掌柜  整理 深圳房掌柜  2018-09-12 09:46:28阅读量:3601
[摘要]随着房价上涨,80后、90后在一二线城市购房变得越来越难,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成为了政策着力点。在此背景下,长租公寓迎来政策风口期。

  随着房价上涨,80后、90后在一二线城市购房变得越来越难,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成为了政策着力点。在此背景下,长租公寓迎来政策风口期。

  同所有风口一样,长租公寓的风口初期也是群雄逐鹿,市场份额代表定价权,抢占规模至关重要,为了快速扩张,大家对资金总是渴求的。于是乎,在正常的融资渠道之外,不少机构打起了租金的主意,主动为租客甚至房东嫁接相关融资产品成为公寓运营机构的“份内事”。

  当殷勤的服务之下潜藏了对资金的渴求时,各种“套路”也就来了。当套路搅动市场风云,租房分期这个场景,或许要被玩坏了。下面,我们从头说起。

  长租公寓:“烧钱”的商业模式

  长租公寓的运营模式,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大类。

  集中式公寓,即自持整栋物业,按统一标准装修后出租,具体又分为拿地自建型和收楼装修型。前者对前期资金投入要求较高,一般以开发商、酒店、国资企业等实力雄厚者为主,后者对前期资金投入要求较低,主要是装修建安费,很多互联网创业平台均采用这一模式,如魔方公寓、水滴公寓等。

  分散式公寓,即从房东手中零散收房,然后以统一标准装修并对外出租。整体而言,进入门槛较低,房产中介和创业机构多采用这种模式,如自如公寓、红璞公寓、蛋壳公寓等。

套路不止的租房分期,会重蹈校园贷和现金贷的覆辙吗?

  考虑到租金中长期的上涨态势,拿地自建型公寓运营机构,可以有效锁定成本,且能享受房产的升值收益,中长期看更具竞争力。不过,这一模式的前期投入太高,只适用于开发商和国资企业。收楼装修和分散式公寓才是当前市场主流的运营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从房东处低价收房、高价向租客出租,租金差成为公寓运营机构的主要盈利来源。

  通常,公寓运营机构会与房东签署长期合同,3年-5年为主,年度涨幅有限(一般为5%左右),提前锁定租金成本;然后与租客签订短期合同,租金每年按市价上调(一般10%以上)。在收房第一年,房东要价和租客出价都会自动向散租市场看齐,公寓运营机构的租金差空间不大。从第二年起,对租客的收费随行就市,差价空间就比较可观了。

  盈利模式是清晰的,不过,长租公寓市场是典型的规模决定定价的市场,市场份额越高,定价能力越强,公寓运营机构有着强烈的动力快速做大规模。于是,不计成本地抢占房源、高额的室内装修配置费用以及初期较高的房屋空置率等,成为这个阶段长租公寓市场的常态,此时,靠租金差收入这点造血能力,便捉襟见肘了,亏损成为行业常态。

  不妨看看上市公司世联行(6.00 +0.84%,诊股)旗下红璞公寓的财务数据。

  截至2018年6月30日,世联行运营公寓项目177 个(包括包租及托管模式),运营间数近3万间,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7亿元,同比增146.72%。

  由于公寓业务处于快速增长期,受“支付给出租方的租金费用和摊销的室内装修配置费用”的快速增长影响,2018年上半年,公司资产运营服务(包括公寓业务和工商资产运营管理等,以公寓业务为主,占比约60%)新增运营成本高达2.5亿元,毛利率为-56.54%,仍在持续亏损中。

套路不止的租房分期,会重蹈校园贷和现金贷的覆辙吗?

  现金流不够,套路贷来凑

  一方面,要快速做大规模来稳固生存的权力,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自身造血能力又严重不足,外部融资能力也存在天花板。除了找个资金实力雄厚的亲爹外,不少长租公寓运营机构便打起了房东和租客的主意,尝试以贷款产品为杠杆撬动金融机构的资金。很多贷款产品,只能以房东和租客的身份申请,于是,针对房东与租客的各类“套路贷”就面世了。

  针对房东的套路贷

  在长期租赁合同中,房东在未来有持续的现金流入,可以申请应收账款保理融资。房东自己当然没这需求,但公寓运营机构有。于是,一些公寓运营机构打着房东的名义同金融机构签署保理融资协议,房东就被套路了,莫名其妙地贷了一笔款。

  正常情况下,公寓运营机构会按期进行还款,房东是无感的。当公寓运营机构资金链断裂或跑路时,金融机构向房东催债,个中套路才浮出水面。

  针对租客的套路贷

  通常,租客只能接受押一付三,公寓运营机构则希望租金年付,才好占用租金用于扩大再生产。担心双方谈不拢,一拍两散?放心,一些公寓运营机构表面上会妥协,允许租客押一付三,甚至是主动“让利”,押一付一也可以。背地里,则以租客的名义申请一年期的租房分期,提前锁定一年的房租收入,租客每期缴付的租金,则被用来偿还分期贷款。

  租房分期本是正大光明的消费金融场景,只是,若借款合同并非租客的真实意思表示,便成了一种套路。

  部分放贷机构的“纵容”

  从法律的角度,如果借款人对借款协议毫不知情,则不必承担还款义务。对金融机构而言,视同遭遇骗贷风险,需自行承担损失,谁让自己的风控能力不过关呢。

  所以,金融机构在贷款审批时,首先会进行严格的身份核实,确保贷款申请是借款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对于操作套路贷的公寓运营机构而言,要突破金融机构的反欺诈防线并不容易,与金融机构合谋,才是最可行的做法。

  这种情况下,放贷机构明知是套路贷,仍然睁只眼闭只眼,自以为只是形式不合规,但贷款并没有实质性风险。一旦公寓运营方跑路,只好自吞苦果。也因为此,与公寓运营机构联合套路租客和房东的放贷机构,多以不规范的现金贷平台或中小P2P平台为主,很多时候,只有公寓运营机构的关联放贷机构愿意做这样“不靠谱”的金融业务。

  典型的套路贷在合规层面存在硬伤,借款合同是无效的,无法吸引正规金融机构,终究是小打小闹。不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小打小闹,也会传染。

  当套路成为行业常态

  当越来越多的公寓运营机构开始“套路”租客,套路本身便融入到整个商业模式之中,成为这些机构在商业层面竞争的助力。此时,不套路的机构,反倒无法有效参与市场竞争。

  为了争抢房源,公寓运营机构需要向房东一次性支付半年甚至一年的租金,按照一般的商业逻辑,公寓运营机构要实现收支平衡,对租客的租金收取应该是押一付六甚至押一付十二。而恰恰有了套路贷的加持,一些公寓运营机构推出了押一付一的租金策略。

  押一付一在前,押一付六便毫无竞争力,结果便裹挟着所有公寓运营机构推行押一付一模式,最终成为行业主流。一边是支出端的年付、半年付,一边是收入端的押一付一,倒逼公寓运营机构借助租房分期来实现收支平衡。

  对于头部公寓运营机构和持牌金融机构,固然不敢在借款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发放套路贷,但总能找到让借款人“自愿”签署借款合同的法子,让借款合同看起来合规、有效。

  来看一个案例:

  小A去某长租公寓租房,被公寓运营机构的“押一付一”政策吸引,早早缴纳了3000元押金。在签订合同时,才发现租房合同里嵌套着一份借款合同,此时的小A有两个选择:一是拒绝签署合同,被告知押金不退回,损失3000元;二是签署借款合同,承担真实的还本付息责任。最终,小A签署了合同。

  因为是借款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借款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但用户又别无选择,何尝不是一种套路。

  既然套路横行,必然风险丛生。

  作为整个链条的核心节点,公寓运营机构积极撮合套路贷的核心驱动力在于资金占用,要么占用租客的资金,要么占用房东的资金。当公寓运营机构跑路或资金链断裂时,资金被占用的一方陷入危机,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风险必然要从借款合同传导至租赁合同,没人能独善其身。

  举例来说,公寓运营机构一次性给房东付了半年的租金,以租房分期的形式收了租客一年的租金,占用了半年房租。半年后,公寓运营机构跑路了,房东只收了半年租金,要赶租客离开。租客要么不肯搬走,与房东陷入纠纷;要么被迫离开,但没房住便不再还本付息,金融机构遭遇不良损失,租客被上了征信黑名单。

  总之,是个多输的局面,而公寓运营机构的跑路或资金链断裂,是所有风险的触发点。

  接下来的问题是,公寓运营机构跑路是小概率事件还是大概率风险?若是前者,尚无伤根本,若是后者,则后患无穷。

  回到长租公寓行业的角度,激进的市场拓展策略(可自行脑补前段时间北京的抢房源事件)、紧绷的资金链、鱼龙混杂的参与者、无序的竞争业态等,长租公寓市场迟早要经历一个洗牌期。届时,批量的公寓运营机构跑路不可避免,而被套路贷裹挟其中的各方,都会成为受害者。我爱我家(5.55 +0.00%,诊股)前副总裁胡景辉曾言“长租公寓爆仓,一定比P2P爆雷更厉害”,就是这个道理。

  该怎么办呢?

  既然看到了风险隐患,自然要消灭隐患。

  监管大棒,或许就在不远处

  政策层面对长租公寓的鼓励,并非指望这个行业带来GDP或税收增长,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问题。若长租公寓的发展过程伴随着对各方利益的损害,还谈何政策扶持?

  在欧美国家,保护承租人的居住利益被普遍纳入立法范围。以德国为例,该国建立了完善的房租价格指导机制,对房租涨幅进行限制:“租金超过指导价格20%,租客有权将房东告上法庭;超过50%,房东被认为赚取暴利,可入狱三年;订立租约后,租金3年最多上涨不能超过15%等等”。为了保护租客的租住权,甚至曾有过“即便租户拖欠房租,业主也不能直接收房,而是要出示足够证据,然后由执法人员实施收屋”的法律规定。

  国情不同,我们可能不会事事效仿,但切实保护租客和房东的利益,是相通的。唯有如此,租售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才能落到实处。而各式各样的套路贷,恰恰站在了政策的对立面,成为阻挠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既如此,监管大棒还会远吗?

  届时,不能与套路贷进行有效切割的租房分期,是否也会像校园贷和现金贷一样,成为被激进玩家“玩坏”的又一个消费金融场景?

(来源:洪言微语)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语涵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1. 1200+品牌集结、90+首进落地!新城控股青岛即墨吾悦广场焕新城市消费
  2. 2 2025深圳国际车展即将启幕 品牌荟萃亮点纷呈
  3. 3深圳特发与正大操刀旧改 香蜜湖度假村变身记的前尘往事
  4. 4多地蓄力销售旺季 接力派发购房补贴“礼包”
  5. 5坐地铁,逛游园,邂逅深铁社群美邻节满满温情
  6. 6深汕合作区4宗地,10月29日将出让!总起始价1980万
  7. 7深圳等五城实现不动产登记“跨省(城)通办” 目前已与30城签约
  8. 8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出台政策超470条 持续巩固房地产止跌回稳
  9. 9商业容积率下调,196万平!香蜜湖度假村旧改规划获批
  10. 10越秀·星科源启已取证 国企背书住进公园里的好房子

新闻推荐

  1. 1购房补贴、定向礼包 多地“金九银十”楼市优惠加码
  2. 2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出台政策超470条 持续巩固房地产止跌回稳
  3. 3深圳上周新房成交量下滑 项目入市节奏加快
  4. 4深圳等五城实现不动产登记“跨省(城)通办” 目前已与30城签约
  5. 5深汕合作区4宗地,10月29日将出让!总起始价1980万
  6. 6宝安中学高中部改扩建项目规划获批!新增建面超2.8万平
  7. 7深圳特发与正大操刀旧改 香蜜湖度假村变身记的前尘往事
  8. 8万达集团及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 内部人士: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导致
  9. 9上海住宅新规:阳台“半计容”取消8平米限制
  10. 10一线城市公积金政策持续调整 多地提取范围扩至二手房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