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过半,市场上期盼已久的“金九”热销场面并未出现。北京市住建委的网签数据显示,9月10日至9月16日,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包含保障房)网签量为2219套,与之前一周相比微降2.5%。至此,北京市新房住宅成交量已经连续三周下跌。而来自中原地产、伟业我爱我家、链家地产等机构的统计显示,9月上半月,北京楼市成交量较8月同期下降近两成。
而这阵“冷风”并不局限于北京。环比方面,在中原地产监测的54个主要城市中,新建住宅签约量下降近17%,其中北京下降19.6%,广州下降21.4%,深圳降幅超过两成。
成交量低原因多
住宅成交量的低位徘徊引起了各方关注。多位房地产业内专家均表示,除了仍然受到政策余威以及部分项目价格上调影响之外,成交低迷最直接的原因是楼市供应的“不给力”。此外,有专家提醒,除了新房供应量方面的原因外,实际网签速度较慢也是导致成交量暂时出现明显下滑的原因之一。一些楼盘虽然实现热销,但仅仅存在于认购层面,实际网签量表现较为滞后。例如8月底开盘的兴业嘉园,近期才有网签数据体现,而近期开盘的合生滨江帝景,虽然当天认购90%以上,正式网签量却需要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从新项目开盘的情况来看,看房客户量并没有出现明显减少,个别项目甚至还出现了开盘当日千余名客户排号、认购率超过90%的情况。”北京美联市场研究部高级经理张磊表示,尽管如此,但由于眼下刚性购房需求在买房时更加谨慎,面对部分开发商的提价,客户还是更多地选择了观望。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则补充,除了上述情况外,前期通过大幅降价取得市场关注的项目,虽然近期开始进入涨价周期,但由于已经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只要项目涨幅不明显,仍然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表示:“今年楼市金九首周惨淡开局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房企资金相对宽松,前8月商品房去库存量大增。开发商取消价格折扣优惠政策,上调在售楼盘价格,以价套现的销售策略将结束。二是购房者因性价比未达到心理价位。新的房源价格上涨影响到购房者对后市预期,观望情绪重新燃烧。而房地产调控不放松的信号,再次影响到购房者的积极性。三是房企不急于推新售房源,土地低供应导致存量缺口。商品房屋开工数量和新完工项目的减少,销售业绩目标部分房企已经完成。市场未来供不应求的预期,导致房企放缓销售步伐。四是市场上产品结构供应产生变化。由于大户型与高价房源比例超过中小户型的低价房源,导致市场预期的‘量价齐升’已经变成‘价升量降’。”
谢逸枫分析,房价一定程度的回升及8月下旬市场供应不足是9月初楼市成交开局不利的主要原因。9月初还并未出现传统的金九成交上涨的情况,反而延续8月份成交下行的趋势,当前消费者的购房意愿降低,价格预期下降,因此业主虽然高价挂牌,但是成交难度增大,整体价格不具备上涨动力,预计9月份价格将于8月份持平。通过今年上半年的降价促销,不少开发商的资金情况已经得到很大改善,因此更多会采取稳价保量的策略,大幅降价仅限于少数资金问题依然较严重的房企。
“银十”是否可期
“金九”已近末尾,但显然楼市起色不大,那么“银十”是否会成为楼市买卖双方的下一个预期点?
据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10月计划开盘项目数量共计34个,创今年新高,其中14个纯新盘,20个为老项目后期。在价格方面,与老项目普遍涨价不同,纯新盘多以低价入市,期待迎来销量“开门红”。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