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厦新村改造,使南山区委区政府下定决心采取多种模式,破解土地资源难以为继的发展瓶颈。据统计,目前全区城市更新项目共有46个,总投资约2000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22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释放出1300多万平方米土地。无论是项目数量、体量,还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等指标,均在全市各区中位居第一。
在城市更新实施过程中,南山把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布局紧密结合,使有限的土地释放更多的有形空间,增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无形空间,打造新的增长极。
南山更新项目,主要集中在蛇口片区、南油片区、南头(南山)片区、科技园片区、大沙河(北部)片区、华侨城片区。这些片区恰好与南山打造六大经济增长极、“再造一个新南山”经济版图重合。
从田厦新村“第一枪”到去年广东省最大城中村改造项目——大冲村整体改造奠基,短短5年时间里,南山的“土地梦”变得越来越绚丽:
去年,南山GDP达2388亿元,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GDP由2006年的7.6亿元提升至2011年的12.8亿元,远高于全市5.5亿元的平均水平。今年前三季度,南山GDP预计达到10.7亿元/平方公里,约为全市平均水平的2.3倍。到2016年,南山本地生产总值将达到3800亿元,GDP预计达到19.7亿元/平方公里。
这意味着,从南山旧改开始10年内,每平方公里产出的财富将提高160%,土地“含金量”实实在在提高了。南山城市更新,让有限的土地“变”出了无限的财富。
孜孜追求生态文明建设
每到周末,在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保利剧院南侧、海德一道北边3万多平方米的公共水景、地下“爱水馆”、中水站,都会吸引来往的众多市民,成为南山向节能环保要生态环境的一张新“名片”。
初这个项目开建时,有人建议将其作为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城。最后,南山区委区政府决定,利用这些空间建节水教育基地,让百姓“零距离”感受环境保护。
这一创举,使南山成为全国首个在中心区大规模利用再生水和雨水的城区。该项目2009年底建成以来,全年收集核心区的雨水总量约11.7万立方米,日产再生水3000多立方米,每年节约自来水逾144万立方米。
多年来,南山坚持环境优先发展战略,以建“绿色南山”、“办大运、新南山”、创建“国家生态区”、建设“宜居宜业国际化海滨城区”等为契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南山对30多条道路的绿化景观进行改造,精心打造10多个景观点,建起100多个公园。先后搬迁转型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工业企业近百家,建设了技术领先的商业文化中心区再生水利用项目、引领全国建筑节能理念的南海意库等绿色建筑、堪称中国卡伦堡的月亮湾循环经济产业园,并启动建设了全国首家集环保技术研发、培训、信息交流、总部经济为一体的环保产业园和环保技术研究院。
目前,南山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6.94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46%,乔、灌木花卉品种达1000多种,比5年前增加了1/3,绿地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初步显现。未来5年内,城区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8%,2020年达到新加坡等国际先进城市水平。
1小时前
2小时前
2小时前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