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上午10时许,记者又来到白石路桥上,在将近一个半小时内,记者只发现4只白鹭。3月1日下午2时45分,记者在白石路桥上观察,在湖心岛东南侧、湖北岸草丛中各发现1只白鹭,通过望远镜搜寻,在北岸东侧的浅滩处发现1只白鹭。此后一个多小时,记者没有再发现湖面上有鹭鸟。附近一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每天,湖面出现过四五只鸟,但没有见过成群的鸟儿在此处栖息。
记者采访几位曾预约去过华侨城湿地公园的市民,有的市民反映见过四五只白鹭;有的市民说“压根就没有在湖面上见到鸟,更别提黑翅长脚鹬、黑脸琵鹭等鸟类”。资深观鸟人翔云告诉记者,苍鹭、草鹭再也无法在华侨城湿地找到。
观点PK
市观鸟协会——
“保护性修复”破坏了原有环境
2月26日下午,深圳观鸟协会会长徐萌接受记者采访,表达对华侨城湿地“化整为零”现状的担忧,担心华侨城湿地被周围高楼形成围合之势变成城市“天井”。
徐萌告诉记者,深圳观鸟协会自2004年成立至今,仍会定期到华侨城湿地进行鸟类观测。虽然目前不便公开近两三年的观测结果,但可以肯定,鸟类数量是减少的。对于鸟类减少的原因,徐萌认同PLUSVIEW的总结,“游艇项目、欢乐海岸、激光表演等都会对鸟类栖息有不利影响,北湖水位提高,滩涂减少,影响鸟类觅食。”徐萌说。
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徐萌发现,华侨城湿地的水面漂浮着一些垃圾和死鱼,跃出水面的鱼也比过去多很多,加上北湖因“修复”而抬高水位,深圳今冬恰逢暖冬降水量少,水体的流动性不容乐观。“鸟类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是环境的指示物,鸟类数量种类的变化说明了环境的变迁。”在华侨城集团接管之前,华侨城湿地是一片荒芜之地,湖水会随着海水潮汐的涨落进行水体交换,水体流动性较好,原生态的环境才吸引了鸟类前来栖息。“以前能在这片湿地发现上千只鸬鹚,最高峰时,还能发现上百只黑脸琵鹭。虽然偶有捕鸟现象,但不会出现种群大规模的消失。”
徐萌告诉记者,除了PLUSVIEW指出的原因,华侨城湿地的“保护性修复”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湿地原有的生物多样性环境。湿地环境形成是多层面的,淤泥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淤、修复、美化等做法让湿地看起来“整洁干净”,但已破坏湿地的完整性,“这就等同于将湿地园林化,湿地环境一失去,鸟类栖息、觅食、繁殖环境也被破坏,鸟类只能根据生存需要,选择新的家园。”徐萌说。
3月2日,著名出版人南兆旭对记者表示:“对湿地最好的保护就是越不动它越好。”
谈到华侨城湿地的未来,徐萌说,“在华侨城湿地立项评估时,深圳观鸟协会曾参与鸟类影响评估工作,并关注‘欢乐海岸’项目的规划与运作。从目前情况看,华侨城湿地就像被周围建筑物包围住的天井,鸟儿会到天井来栖息和觅食、繁衍子孙吗?”对于华侨城湿地的未来,徐萌表示担忧,如果鸟儿越来越少,华侨城湿地的保护价值还剩下多少?
华侨城集团——
鸟类数量和种类得到极大增加
观鸟爱好者PLUSVIEW曾将其调查结果和原因发布在网络上,深圳新闻网对此进行报道,管理华侨城湿地的华侨城集团作出回应。
据媒体报道,2004年,华侨城湿地确定“保护性修复”的治理方针,开展截污、修复、美化三步治理。2005年,启动湿地封闭管理,开始截污工程。2009年,华侨城湿地通过F1摩托艇世锦赛的补水系统及15公里海水输水管道,从近七公里外的深圳湾西部海域向华侨城湿地置换优质深海海水;同时,根据治理需要开展局部清淤工程。修复完成后,又根据世界著名景观设计公司对湿地景观的美化方案,遵循湿地植物专家的意见,开展湿地景观的美化工作。侨城湿地修复举措包括软环境修复、水环境修复、湿地环境修复、湿地植物修复、海滨湿地科普设施建设等。经过修复,侨城湿地整治40户三无人员、修建1.45公里的生态围堰、修建3.3公里的铁板网围墙、建成引水工程、清淤还湖20.6万平方米、防治2万平方米薇甘菊等入侵植物、补植近4万平方米红树林、恢复8万平方米的陆地植被、500米长的小沙河出海口段污水截排、营造1.5万平方米的鸟类宜居滩涂。
经过数年的改造清淤、植被补种、外引水工程等举措,华侨城湿地整体水质由劣III类或IV类海水到基本达到海水III类标准,部分水域指标已达到国家二级水质标准。在媒体的报道中,华侨城集团称,华侨城湿地曾委托深圳市观鸟协会对华侨城湿地改造前后鸟类组成及种群的动态进行监测,监测时间跨度为2007年至2012年。
2011年底提交的监测报告显示,2011年8月~11月与2009、2008、2007年同期相比,鸟类组成上发生较大变化。突出表现在:湿地林鸟种类数显著增加,与湖区植被改造相关,尤其是植物种类配置,乔木与灌丛的合理搭配,以及生态多样性增加密切相关;水鸟中,鹭科鸟类种类数增加。但小白鹭、大白鹭和苍鹭的种群数量与2009年及2008年同期相比减少。而池鹭显著增多,鹭科鸟类尤其是小白鹭、大白鹭等有聚群行为;中大型鸻鹬类显著增多,如金斑鸻、青脚鹬、黑翅长脚鹬等,林鹬和滨鹬等小型鹬类与往年比,显著减少,与滩涂水深浅及食物组成有关。由于北湖改造清淤造成水生生物和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相信经过2~3年的恢复,并加以适当的干预,其群落结构会恢复到一个较好的水平。
华侨城集团总结说,华侨城湿地修复之后,鸟类的多样性正在逐步恢复之中,鸟类的种类和种群数量都得到了极大的增加。湿地工作人员表示,改造后的湿地生态系统处于恢复期,有很多环境因素尚不稳定。虽然如此,鸟类多样性总体上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随着湿地生态系统的日趋完善,鸟类多样性还会逐步提高,最终达到一个稳定水平,这个过程也许需要2~3年时间。
香港两湿地均鸟类成群
华侨城湿地鸟类数量减少是否个别现象?同一时期,同属于后海湾湿地系统的香港米埔湿地会不会也出现鸟类减少?2月28日、3月2日,记者分别前往香港湿地公园、香港米埔湿地自然保护区采访,进行观察比较。
2月28日下午1时多,记者在香港湿地公园室内展览馆内了解湿地、鸟类等相关知识后前往三个观鸟屋观测。还没进去观鸟屋,记者见到浅滩处停有几十只鸬鹚,有两三只小白鹭正在觅食。在两个小时内,记者在三个观鸟屋中看到了琵嘴鸭、黑水鸡、小白鹭、大白鹭、黑翅长脚鹬、黑脸琵鹭、反嘴鹬等鸟类。有观鸟人告诉记者,目前,大白鹭正处于繁殖期。有资深观鸟人告诉记者,良好的湿地环境才会出现种类丰富的鸟类。
3月2日,有阵雨。记者随深圳观鸟协会的成员来到香港米埔湿地自然保护区。据介绍,冬天时,湿地有不少来自中国北部及西伯利亚的候鸟在此过冬,米埔湿地至今保留着原生态的湿地环境。还没进入保护区范围,记者已经在鱼塘边发现不少鸬鹚、小白鹭。在米埔湿地保护区内,记者发现,水泥路、浮桥、观鸟屋等设施极为简单,在保护区周边没有高楼和交通设施。记者在保护区内进行了将近8个小时的采访。根据观鸟人士的记录,当天观测到70多种鸟类,其中包括大白鹭、小白鹭、苍鹭、草鹭、反嘴鹬、白腰杓鹬、鹗、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濒危鸟类黑脸琵鹭等。在海边观鸟屋,潮水上涨和猛禽出现时,海边出现了深圳久违的几千上万只鸟振翅飞翔在天空中盘旋的情景。东方白鹳的出现更是让观鸟人欢欣雀跃。
6小时前
6小时前
6小时前
6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