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五一”马上就要来了,市民是涌去香港买金,还是留在深圳逛街?到了罗湖又该怎么玩?罗湖商业发达,深圳传统的商业旺区大都坐落于此,旅游购物是不二的选择。几年前,以人民南-东门-宝安南为核心的三大商圈就被冠以“金三角”之名,“金三角”的发展也影响着罗湖,甚至影响深圳商业发展。事实上,这三大商圈的联系并不如所说的那么密切,“金三角”片区的内外交通可达性不高,客流难以循环流动,差异化的竞争一定程度上造成消费群体的单一化。除了商家服务的软件升级之外,如何开展外部环境的硬件改造,把“金三角”打造成深圳的“中环”,这个话题值得思考。
东门老街一角,人头攒动。(资料图片)深圳晚报记者刘刚摄
商圈现状:客流大却难以循环流动
东门步行街囊括了时装、服饰、电子、餐饮、娱乐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几乎所有产业,逛东门的消费群体中,主要目的是购物的占67.9%。
2012年,统计部门对东门步行街区商业发展状况进行专业调查,结果显示,东门步行街区日均人流量达50多万人次,节假日人流量达80万甚至百万人次。
但是,东门商圈发展至今,仍存在诸多亟待改善的影响商圈吸引力提升的因素。
据了解,东门的客流主要以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年轻打工一族为主,消费金额在100元到500元之间,虽然目前有不少品牌进驻,但还是难以甩开“低端”的帽子。在“金三角”的其他两大商圈,人民南主打二三线品牌,休闲娱乐业发达,香港客流占多数;宝安南则以国际一线品牌为主,高级白领成为消费者的主流。
“金三角”三大商圈不同程度地存在外部交通不便、内部交通难步行、消费人群单一、政策遭遇瓶颈等问题。三大商圈缺乏互相联系,客流难以循环流动。
交通现状:交通压力大缺乏停车场
有区人大代表以东门为例,曾提出改善商圈的外部交通。其中提到:东门步行街区外围的交通状况不容乐观,新园路、立新路、东门中路和深南辅道等几条交通内循环支线行车压力较大,加之缺少容量较大的停车场,使有车一族到东门逛街购物十分不便,这也是目前深圳旅游团不把东门步行街作为必到景点的主要原因。
该代表提议,可对时代广场进行改造,建设一座可供旅游大巴及私家车停泊的停车场;同时,在周边规划建设大型的停车场。
事实上,在2009年,深圳市的相关规划部门就做了一份“金三角片区交通综合改善规划”,但未获通过。这份规划书对片区的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以及道路、公交、停车、人行、交管等设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提出构建以轨道站点为核心,便捷可达,慢行交通高效接驳的一体化交通体系。
其中提到建立“轨道+步行”的交通模式,构建三级步行网络。在停车方面则双管齐下,既增加新的停车场,又加强规范路边停车。
据了解,目前,上述交通改善规划在零星地实施,但由于总体项目过大,存在诸多困难,并未全面推进。
连廊建设:项目过大难实施而搁置
连日来,记者走访“金三角”片区调查客流的走向。以东门为例,大部分商厦一楼人满为患,而二楼以上则人气不足。东门的不少商厦建设有二层连廊,但分布零散,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14小时前
14小时前
14小时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