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天 一起•善行”定位为“体验式公益行走”活动,行走只是载体,活动的灵魂在于志愿者亲身体验、深刻感知、真实了解并实际参与改变弱势儿童的未来。源于这一初衷,“一起•善行”活动突破以往志愿服务中“施予者”的模式,创新性地设置了“视觉障碍体验”、“肢体障碍体验”、“噤默行走体验”、“负重行走体验”四个体验环节,让参与者感同身受盲眼、聋哑、肢体残疾、贫困儿童四种不同弱势群体的生活经历,激发深刻的同理心和感悟力,用平等和包容的心态在生活中理解、接纳这一群体。
活动当天,来自凯德集团华南区域的员工及家属、合作伙伴、业主、租户、企业和个人约500人参与体验,另有超过100位志愿者作为工作人员,协助确保且行且体验的顺利实施。自1994年进入中国,20年来凯德集团在华南区累计开发24个项目,含住宅、商场、大型商用项目和服务公寓等多种业态,累计投资额超过220亿人民币。善行队伍以广州馨乐庭荔枝湾服务公寓为起点,经由蒋光鼎广场、至善桥、五秀桥路段,最终抵达荔湾湖公园小西门,完成全程约近20里的体验行走。为了使志愿者更真切地体验每一类弱势儿童的生活场景,并学会如何有效的沟通和帮助,每个体验点都用心设计了体验装置和道具,并辅以详尽的体验说明。
在名为“穿越黑暗”的视觉障碍体验,每位志愿者佩戴眼罩,穿越全黑暗的800米长廊通道。行进过程中,仅能凭借盲杖探测障碍,以及引导员哨声提示判断行进方向。不少志愿者都是在踉踉跄跄中完成这段体验,并称其为“最艰难的路程”。一位经历过视障体验的志愿者描述:“周围全黑,感觉完全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除了身体上的障碍,更多是精神上的无助和压力”。在“颠簸行世界”环节,小组成员使用类似小高跷的道具,两脚一高一低地挪动前行,接力完成接近500米的路程。平时几分钟走完、甚至跑下来的路程,却要多出几倍的时间才能完成,深刻感受到肢体不健全带来的行动艰难。针对聋哑儿童的体验环节“你的世界谁能懂”,志愿者全程噤声行走2000米,只能通过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同时要将启动仪式上学习的手语“你需要帮助吗”展示给终点处的考核志愿者。在除视觉障碍之外的体验环节中,志愿者负重5公斤行走全程,以此感受贫困偏远地区的孩子为了上学,翻山越岭、长途跋涉的艰辛和不易。不少志愿者还背来了家中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在终点处通过公益组织回收,消毒后捐赠给凯德希望小学。
2小时、20里路程,对绝大多数参与者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公益体验,更是“史无前例”的人生体验。弱势儿童尤其是残障儿童,对公众而言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庞大群体。根据2013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实时监控统计数据显示,0-14岁的儿童残疾人口为387万人,占4.66%,占全国总儿童人口数的1.79%,也就是说每1000名儿童中就有近18个残疾儿童。而肢残儿童在残疾儿童中占到近1/3的比重。这样惊人的数据背后,需要社会给予这些孩子们更多的关怀和照顾。而感同身受的体验胜过一切言说,经历四个环节的亲身体验,志愿者们真切地感受到弱势儿童由于身体缺陷或环境限制而遭受的苦难,唤起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为了助力爱心的累加,每一位参与者走完全程,凯德中国希望基金捐赠人民币200元,累计善款将捐赠给同城弱势儿童机构,用于帮助更多的孩子。
一呼百应的正能量公益朋友圈
“一起•善行”活动从6月6日启动以来,开启了“为明天”官方微信报名通道,并在五大城市凯德物业内设置二维码装置,倡导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对弱势儿童群体的帮扶。为了满足无法亲身参与的爱心公众,“为明天”微信平台设置了“脚印公益”环节,通过线上接力,分享和传递公益精神。凯德集团承诺“脚印公益”人数每到达20人、200人和20,000人,凯德中国希望基金将对应捐出一位贫困儿童一年的生活补助、一位肢残儿童的手术治疗费用和一所希望小学。截至6月23日报名截止,短短三周,五个城市有效报名人数达5,524人。随着线上“脚印公益”参与人数不断攀升,截至6月27日,已确认捐助157贫困儿童一年的生活补助,15名肢残儿童“重塑未来”康复手术。
15小时前
15小时前
15小时前
15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