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福企业收购的物业组合包括位于成都及北京的两项综合体项目、香港及上海的两项商用物业项目、北京、南昌及苏州的四项酒店项目、三亚的一项综合旅游项目及上海、三亚及成都三项拥有少数权益的项目。
被寄予厚望的中粮置地业绩却不太美丽:2013年,中粮置地净资产收益率(ROE)只有15.16%;与之相比的是,万科2013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9.66%,保利地产2013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0.76%。2013年,中粮置地资产周转率(Total Asset Turnover)只有0.13%,万科的资产周转率高达31.6%,保利则为32.7%。
考虑到尽管中粮置地六成以上的业绩由高端住宅项目贡献,但仍有大量持有型物业的特点,比如泰禾集团,其资产周转率也有24.8%,另一家拥有大量商业地产项目的金融街,其资产周转率也有27.2%。今年5月,渣打银行指出,中粮置地拥有买入母公司中粮集团旗下6个以上大悦城项目的选择权,该银行料购入全数项目后,将会令其资产净值提升45%。尽管大悦城还未并入报表,但大悦城租金回报率低成为目前摆在中粮置地面前最大的难题。业内人士指出,中粮旗下有三个大悦城项目的地块都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取得,总投资约在100亿元,投资成本很大,按目前这种租金水平,租金回报较低,加上由于租金的增长相对较慢,只能寄望以后本身资产的收益。
“随着信贷环境好转,下半年中粮置地的业绩也会有所回升,毕竟,上半年住宅物业价格出现负增长,商业物业要好得多,”谢逸枫表示。
地产业务整体上市搁浅
在中粮集团掌门人宁高宁的商业理念里,“整合”是最重要的一个词汇。宁高宁在《26只猫和一只虎》一文提到一个著名的大猫非猫理论,“大猫非猫,猫大成虎,一只虎的力量远超过26只猫”。而这一理论曾经带给华润无限风光。
2001年以来,宁高宁率领香港华润集团在内地展开了一连串的策略性并购行动,横跨房地产、零售业等主体行业,目标都直指行业领袖地位。
2004年12月,国资委一纸任命,46岁的华润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宁高宁就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彼时,中粮集团的资产规模只有600亿元,只有华润的一半。“空降”中粮集团数月之后,宁高宁便开始着手中粮集团的调整之事。 宁高宁第一步就是将旗下地产业务整合上市。在进入中粮集团第二年,深谙资本市场之道的宁高宁,就通过借壳深宝恒将当时主营房地产业务的中粮地产带进A股。
2007年中粮置业的试水之作—“西单大悦城”开门营业并大获成功,随之,宁高宁有意通过大悦城的复制实现在全国版图上的扩张,2008年其在集团内部提出,计划5年发展20个大悦城,资产规模目标700亿元,后来这个数量被扩张到30家。2009年,宁高宁便表示,在中粮地产、中粮置业两大地产业务平台合并完成后,中粮集团地产业务将以A+H方式整体上市。
2010年,中粮集团成为被保留地产业务的16家央企之一,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当时表示,在今后的发展战略中,中粮集团坚持把70%以上的资源投放到粮油食品业务上,把集团25%左右的资源投入到酒店地产业务上。可见当时,中粮集团对于地产业务的重视程度。
“从集团战略的角度来讲,下一步会把地产业务板块做成一个统一的上市公司,即实现整体上市。” 2010年中粮置业总经理、上海大悦城董事长韩石表示。
19小时前
19小时前
19小时前
19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