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口:
需解决与前海协同发展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要冲的深圳,再次主动作为。如果说前海获批自贸试验区是在意料之中,那么蛇口这个当年改革开放的试管,在36年之后则以黑马之势,再次承担起经济特区改革创新的重任。
“其实蛇口能够获批加入自贸区试验并不意外!”王国文接受《深圳商报·前沿观察》专访时表示,蛇口的加入不仅是物理空间扩容,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制度。纵观现有大部分的自贸区,几乎都是以政府为主导,而前海管理局和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构成了深圳自贸区的政府与企业推进的双主体。
王国文说,以前我们总在考虑如何借鉴上海经验,但其实上海与深圳不尽相同。上海自贸区自建立之时就是全要素试验,包括航运、贸易、金融、保税区和港口等一系列要素,前海则主要侧重于金融创新,欠缺港口等自贸区要素,蛇口的加入正好弥补了前海在航运、湾区经济、邮轮经济上的先天不足。
“在整个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蛇口是特区的试管,蛇口工业区实际上叫‘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企业创新主要是市场主导,如今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已经被提出来,下一轮开放中,能不能更多地让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出来,这是双主体创新的制度基础。”
回到30多年前,为什么在蛇口诞生了招商银行、平安保险、深中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企业?这与企业为主导的创新机制不无关系。王国文介绍,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当时作为中资、总部在香港的企业,实际上就是以香港的经验为模板,给中国市场经济撕开了一个口子,更因此成为深圳特区建设的“试管”。
大南山往北是前海,往南是蛇口,一山挑两片区,形成深圳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南北互动连片拉通”格局。王国文分析指出,在前海,是以前海管理局这一法定机构为主体,而蛇口工业区仍然是以企业为主体。这种构思下,广东自贸区势必要探索新一轮的制度创新。
在王国文看来,之所以叫做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因为国内目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贸区。因此我们可以将眼光放出去,学习一些成功自贸区的经验。以香港为例,香港采用的航运船舶进出港备案机制,船开出去一个月之内,把仓单交给海关就行,而我们采用的仍是预先申报机制,海关不批单子,船就不能起航。这说明我们在自由贸易管理体制上,离真正意义上的自贸区还有距离。
早期1.24平方公里、现在10.85平方公里的蛇口工业区,曾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个工业区,一系列改革试验率先在蛇口推行后,被推广至深圳以及全国。效益观点、竞争意识、等价交换、法制观念等市场机制,就是从兴蛇口创新推出,在全国产生示范效应的。而蛇口在社会组织形式上大胆探索,如干部体制、引进外资、民主选举、舆论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变革,更成为引领改革开放、开全国风气之先的一座丰碑。
“蛇口纳入进来最明显的好处是,我们自贸区的要素更全了,蛇口也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王国文指出,蛇口有赤湾港和蛇口港两个港区,这一来,我们的自贸区与航运开发,特别是海洋经济结合了起来。同时,蛇口也是深圳湾区经济的一个亮点。招商局目前打造的太子湾游轮母港,是深圳的标志,也是未来珠三角最亮丽的名片。
“深圳有邮轮旅游试验区,但暂时还没有邮轮经济试验区。蛇口的邮轮经济把海上、码头和后方陆运结合起来,相信会为深圳打造湾区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撑。”
王国文解释,邮轮经济发展涉及制度创新,包括便利的签证、免税购物、公海一日游等,这也是制度创新的产物。从经济角度上来说,蛇口所具备的创新要素叠加到深圳自贸区创新里面。“前海以前是金融创新,蛇口的加入至少在航运、邮轮经济、湾区经济上有新的补充。”
在这一轮改革创新中,不仅是前海、蛇口片区自身全要素的试验和开放,更主要的是它代表了国家的实力输出,输出资本、输出管理、输出蛇口国际化的人文精神。“如果说36年前的蛇口的创新基因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现在的蛇口已经有了成熟的创新经验。从诞生起就被赋予的创新基因,是蛇口获批自贸试验区的重要因素。”王国文说。
新一轮大发展将为蛇口带来诸多利好,但也不能忽略其中的挑战。王国文特别提出,与36年前相比,蛇口的外部经济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企业作为自贸区的管理开发主体,该怎么去创新,是蛇口36年之后面临“开放倒逼改革”的更大挑战。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总经理杨天平对此给出的答案是,招商局集团让蛇口工业区转型升级,摸索让工业区焕发新活力的路径。同时,蛇口有很好的物流、港口配套设施,与前海一起纳入自贸区,可以形成互补。这一轮自贸区设立和早年设立经济特区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先在相对小的范围内试点,成功后再更广泛推广;不同的是,早年经济特区,中央给了很多优惠政策,经济特区的发展更多得益于政策红利。但这一轮自贸区设立,除了前海有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外,其他地区都没有优惠政策,更多强调的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在被纳入广东自贸区后,蛇口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与前海协同发展。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也持相同看法,他建议在产业规划、管理体制方面,未来前海与蛇口之间还需要更好地衔接,不能将两者分割。前海已有多项金融政策落地,比如跨境贷等,都可以将范围拓展到蛇口。
而在王国文看来,在体制上应放权给企业,比如企业提出的建议,上级包括部委批不批,该怎么批?或者说需不需要批?“我觉得不需要批,就按照自由贸易区的模式,这才是真正的探索。”
“之前说简政放权少批,我的建议是,将来在自贸区就不要批,直接利用备案来解决。”王国文说,蛇口这个国际化的区域能否再做这个试验?如果蛇口工业区能把这条路闯出来,将对全国下一轮改革开放释放新的信号,也就再次具备了30多年前的改革创新示范意义。
1小时前
1小时前
1小时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