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据来自南山区的消息,南山正在依据赤湾片区的海洋文化历史资源,筹划建设深圳“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赤湾是郑和七下西洋的重要驿站(其中第二、第六次过赤湾)。赤湾天后宫见证并记录了这段历史。
南山文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前海蛇口自贸区加快建设、太子湾国际邮轮母港即将建成,蛇口赤湾片区将会成为国际旅游集散地和国际交往中心,这为构建赤湾“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圈造就了有利时机。
赤湾片区位于南山区南部,面积约3.4平方公里,现有左炮台、宋少帝陵、天后宫、赤湾烟墩等四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右炮台一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赤湾片区在明清时期为“新安八景”之首。
赤湾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先秦时期,我国沿海已初步形成7个港口,番禺是其中之一,当时的番禺包括了今天南山全境。在海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的历史中,由于广州港为内港,来往贸易的船只必须绕行大屿山,经屯门岛、南头海域才能进入珠江。南山脚下的赤湾,因三面环山,面朝大海,不仅近海水深且淡水充足,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成为历史上广州港的外港。
相关报告建议:建立市、区联动保护与利用机制,重点解决文物的权属问题,将私有化、集体所有的文物转归政府所有。将赤湾“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圈作为全市重要旅游点,在城市规划设计、交通保障、旅游指引、宣传推广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打造赤湾炮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恢复赤湾天后宫旧貌;提升宋少帝陵人文环境,可按1982年考古发现时的旧貌结合园林式风格,使周边人文环境与宋代皇陵相符。打造赤湾烟墩主题公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