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新规"一房一价"早有多地实施,缘何收效甚微却又被重申且推广?近日,一位地产开发企业人士再曝明码标价下的"潜规则"游戏。他对本报透露,有某些地方的政府部门私下通气开发商在申报房价时可按5%~10%等不同幅度微涨。
近日,记者在某论坛现场和多位开发商、业内人士交流时,大家也从不同侧面证实了这个"潜规则"。而在记者随后从北京建设网公开信息随机抽取的楼盘调查中,也发现这种浮动空间的存在。
就"潜规则"的存在,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在业内一直是心照不宣的秘密。另外,相关地方政府部门和开发商的默契,很大程度在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以及房价涉及多条产业链利益。一房一价可以规范部分随意哄抬房价的市场行为,却并非根治高房价的处方。
明码标价下的"潜规则"
然而,国家发改委重申一房一价的规定却未能避开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潜规则"。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称:商品房经营者应当对每套商品房(包括二手房)进行明码标价,即"一套一标"。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可以自行降价,打折销售,涨价必须重新申报备案。
在此规定发出不久,上述消息人士向本报透露,相关部门已于此前私下跟开发商通气,可在申报房价时按5%~10%的幅度进行微涨。而记者也在随后与多家开发商证实价格申报浮动空间确实存在。"幅度不会太大,空间肯定有。"
接着,记者在北京建设网上选取部分楼盘进行抽样调查。其中,有一个3月26日开盘的项目四号楼二单元某房间,网上显示,建筑面积168.05平方米,单价18734元/平方米,记者以购房者身份进行了解,该楼盘销售人员表示:"我们周末开盘的楼盘均价在17000元左右,具体价格要开盘时确定。"记者询问这个价格是否为网上标价后的折扣价,该工作人员当即予以否认:"我们的房子从来没有降过价,是从15000元开始涨起来的,网上那个价格不准,我们也没有17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