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它的商业逻辑,和长租公寓不一样。也正是基于此,我才会认为,现在舆论对它的抨击,是毫无理由的。尤其是低收入者,还是要懂一点最基本的商业理论:规模化大生产往往都是在降低而不是推高成本。万科一把搞几千套城中村,未来是几万套、几十万套城中村,从供求关系看,它根本不具备大幅涨租的空间。大家要去比较性价比,而不是单纯的看租金,一分钱一分货。
总结一下,我认为:1、只要这座城市人口继续涌入,产业继续升级,有没有“万村计划”,城中村的低收入者都会面临不断上涨的租金。2、基于万村计划提供的成本投入和优化改造,“万村计划”带来的租金上涨,并不比先前自然的租金涨幅大。3、万科在“做对的事情”,免于更多的城中村被拆除重建。这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需要各方务实看待。
最后,把我在去年10月接受媒体采访的观点,修改一下再奉上:
关于涨租金的问题,我建议舆论不要把万科“妖魔化”。客观来讲,无论是万科还是其它企业,只要投入成本就会有涨租的行为发生。问题在于,在这些企业进驻之前,房东就没有涨租吗?涨租本身是个市场行为,并不是因为万科进驻以后才涨租金,也有可能万科进来之前它涨得更勐。反过来,如果说涨租,万科是在提升区域的品质、居住安全性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原来的房东并没有做到这些。最重要的一点,在中国,像万科这样的大企业,涨租的话会考虑到民意,不会有很大的涨幅。
现下的深圳,低收入群体“被挤压”的问题的确存在,我建议有四种应对方法:
1、加强自己的竞争能力,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这是最根本的。
2、离开,到适合的地方去。深圳正在走向国际城市,同时深圳的产业在不断升级迭代。这个城市慢慢地成本都上去了,无论是企业、低端制造业,都承受不起。不是说低收入群体要走,中端都有人走,企业也会走。
3、全社会可设法进行保障。现在深圳在搞房改,对人才有人才住房,对户籍夹心层有安居房,对户籍低收入者有公租房。但对于大量外来的低收入人群,全社会是否也应该考虑提供一些保障。再重申一遍:低收入群体更应该去优先保障,而非人才,这是常识。
4、政府可考虑启动租金价格管制,限定涨幅。但这一点,有德国的成功案例也有美国的失败案例,具体模式要慎之再慎,个人持保留意见。
1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