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的收入主要来自佣金。按照销售金额,代理公司从开发商那里提取佣金。通常二线城市的佣金率会比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高一点。如果在一定时间内,销售额达到了一定数量,开发商会提高佣金率,给代理商更高的报酬。平均下来,世联拿到的佣金率约为1%。
顾问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写报告,覆盖的城市超过200个,员工有1100人。员工跟着项目走,按项目来结算费用。
即使在深圳,世联的经纪网店也只有40多个,主要做中高端住宅。世联的经纪部门叫世联行,除了深圳之外,还在南京、天津、苏州三地有业务。
与中原地产以经纪业务为主导的业务模式不一样,周晓华认为国内最接近世联模式的是易居,都是以代理为主导,经纪业务并不重要。但是两者在咨询的方向上又有所差别。他更认同的是保荐人对于他们“中国的世邦魏理仕(世界最大综合性地产咨询服务公司)”的定位。尽管2009年才挂牌,在2008年,全行业亏损的那一年,世联上市了。
世联代理业务的工作人员有7000多人,顾问部门有1100人。去年,陈劲松和高管一起设立了一个矩阵式管理模式,纵向按照集团、区域、地区来划分;横向按照三个业务模式来划分。世联的区域包括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四个,地区则一般指城市。而2009年之前,世联的管理模式按照华南、华北、华东三大区域来划分。
为了最近的那个代理项目,碧桂园在惠州的十里银滩,陈劲松调动了整个珠三角地区的人员前去工作。销量大好,事后,碧桂园的老板给陈劲松打电话,一直笑着说感谢。
烂尾楼开始的事业
因为起于忧患之中,周晓华评价世联“不善于抓机会,而更善于解决问题。”
在2009年的时候,世联的管理还是按照区域来进行。那时候,区域也只有三个,华南、华北以及华东。世联首先是在华南站稳了脚跟,然后开始布局华北。2000年,在北京设立了第一个分公司。
现在整个华北区域,除了太原、乌鲁木齐、拉萨、银川、兰州等城市,其他的二线城市基本上都有了世联的分公司。2010年约1200亿的销售金额中,华北区域约贡献了300亿。
2004年,陈劲松终于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这意味着华东区域的开拓。苏州、杭州、南京等一个个脚印逐渐走过去。西南区域,除了贵阳以外,其他省会城市皆有世联的分公司。
只有重庆、成都、山东是通过并购而形成的控股子公司,其他都是全资子公司。世联的扩张主要有三种方式:区域扩张、大客户拓展以及外延式。上市之后,世联在开始外延式尝试,有了几次数额并不庞大的并购举动。
在成都、重庆并购的两家公司的规模差不多,都在当地的行业里排在前三名之内,交易额大约为50亿元,营业利润有4000万元。诚然并购有很多风险,周晓华最担心的就是公司收购了,结果人都没了。并购时,除了公司的规模之外,他们也看重两个公司的文化是否能相互融合。
在这个销售驱动的公司,他们不提狼性文化,只相信团队力量。这里,个人主义不受欢迎。
1996年,周晓华来到国贸,第一次踏足世联的办公地点。他还记得楼下就是中原地产。
那时的办公室,300多平方米里面坐了100多个员工。这个拥挤的地方已经是深圳最活跃的房地产代理销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