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房企的第三条道路:龙湖模式。
也就是这一年,龙湖发力规模,扩大合作,股东权益猛增。2015年,股东权益是625亿;2016年是751亿,2017年是1061亿。
并且在2017年的财报上,显示出规模和负债率的完美匹配。
换句话说,龙湖多年的潜心修炼,“严守财务纪律”之花,终于绽放出“投资级”之果。
严格地说,其实是龙湖式战略坚持。这个道理,任何一家房企都能想明白:
1.当房子升值速度减缓,持有资产回报率降低,土地储备的升值自然就减弱。
2.当土地升值速度低于资金成本,大量持有的资产可能为负。
因此,房企必须调整自己的战略,从铅球模式转向气球模式,要从赚取资产升值转向赚取服务增值。房企从土地升值回报率,转向服务增值回报率。
所谓增值服务,包括物业管理、商业运营,以及时尚的长租公寓。
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当市场一次次陷入冰点,一次次迎来小阳春,侥幸闯关成攻,如此反复交叉,更多人选择了“赌性”,赌铅钱球式成功。
当然,凡事绝则错。
土地升值速度超过资金成本时,坚持铅球模式,容易获得高回报。
当房价上涨受压,持有储备土地回报率降低,甚至不能弥补持有期的资金成本时,气球模式就容易获得高回报。
市场反复之时,坚持、坚守和变通之道,更为重要,绝对化则错。但是,有一样东西至关重要,即运营效率。
在铅球模式下,高周转是不二法门;在气球模式下,服务效率是不二法门。
很多企业意识到这一点,为什么没有和龙湖一样转型成功呢?
2025-09-29 08:05
2025-09-29 08:00
2025-09-29 07:00
2025-09-28 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