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集团董事长 吴亚军
龙湖,你到底是怎么一位神奇小朋友?
8年前,笔者在《证券市场周刊》公开质疑龙湖:
一家房企最理想的是有龙湖的净利润率,又有万科的资产周转率,然而这是两种不同的经营战略,冰炭不同炉,而龙湖却一直试图冰炭同炉。批评之辞背后之意是:要么放弃净利润率做规模;要么放弃资产周转率要利润。
实际上,这道“非白即黑”的两难选择题一直困绕地产行业。比如近年来生猛如融创,在规模面前,牺牲了利润。再比如恒大、碧桂园,都曾饱受投资者高负债批评,实现惊险的规模一跃。
“非白即黑”的背后是“铅球论”和“气球论”。
铅球代表重资产运营模式,个头越大(规模越大),铅球越扔得远;
气球代表轻资产,可以飞得很高。
如果你想既玩铅球,又玩气球,走得又远又高,难于上青天。
两难背后,引出第一个行业难题——要规模还是要负债。
这是地产行业的两条跑道,一条是土地升值跑道,一条是资金成本跑道。
当土地升值跑过资金上升速度,房企肯定要多多储备土地,持有储备土地就意味着高回报。
对上市公司的估值参考标准,土地储备就成为重要的衡量指标。
这就是“铅球论”——房企要规模,就必须负债买地,土地越买越多,负债越买越重。
但是,龙湖在2017年的实际合同销售额超过千亿,净负债比居然只有47.7%!
2025-09-30 08:31
2025-09-30 08:25
2025-09-30 08:05
2025-09-30 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