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形势低迷,也引得不少开发商在坎坷中行进。日前,在天津房地产行业的朋友圈中,一张曝光金融街天津公司失信赖账的海报,引发了天津媒体圈对金融街的集体维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继烂尾楼业主强制集中断供之后,金融街天津公司的欠款事件,或将成为房地产行业下一个危机的导火索。
日前,房掌柜在多个媒体社群和朋友圈中发现,一张曝光金融街失信赖账的海报,引发了天津媒体圈的热议。
媒体界转发的海报中专门指出:金融街天津公司拒绝履行合同条款约定,长期无理拖欠、克扣民企款项,严重损害国企形象。
因此,海报中要求金融街承担国企责任,立即履约付款,同时保留将金融街诉诸法律的所有权利。
一位媒体同行在转发该海报时,专门加上了文字说明,直指金融街天津公司新官不理旧账:换个新总经理,对之前合同不认账,要求合作方按七折付款,否则不予支付欠款。
据某个媒体社群反映:这并非个案,预计有多家天津媒体被要求打折回款。因此,才引发了天津媒体圈的集中转发。
实际上,金融街天津公司的案例并非个案。集体欠款的背后,是金融街连年来盈利薄弱的问题。
金融街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盈利10.87亿元-12.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110%。但其中约9.73亿元-10.37亿元是非经常性损益贡献的,主要是出售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种种迹象表明,从2022年初开始,金融街加大了出卖资产的力度,意图为子公司和参股公司“回血”。
公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金融街将持有的北京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出售给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转让收益约7.8亿元;其上海静安融悦中心项目部分办公楼、商业及配套车位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2亿元。这两项收益合计产生非经常性损益9亿元,约占2022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71%到83%。
不仅如此,在2021年,金融街还转让了北京北京金丰万晟置业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及债券,获得资金37.09亿元;9月,转让子公司德胜投资全部股权及相关债权,转让价15.75亿元,因此,2019年至2021年金融街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42亿元、24.98亿元、16.43亿元,非经常性损益比重逐渐增大。
而今年上半年,金融街再次出售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接手方为金融街控股股东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融街集团”)。这表明,金融街与其集团的关系有点“左手倒右手”的状态。
事实上,金融街集团对金融街的帮助远不止此,今年4月份,金融街表示拟从金融街集团借款不超过15亿元,早在去年12月末,金融街集团就已向金融街提供了不高于13.4亿元的无息借款公告。
也就是说,半年内金融街集团就向金融街提供了28.4亿元的资金,结合前述多次出售资产来看,金融街对资金的需求程度已溢于言表。
即便如此,金融街的负债率几年来实质性改善。
从2015年开始,金融街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上。2020年年末达76.48%,2021年年末下降到74.15%,但仍面临着负债压力。
而据年报数据推算,2021年金融街剔除预收款项后资产负债率为74%,净资产负债率为146%,现金短债比为1.4,仅现金短债占比达标,踩了两道红线。2022年第一季度,金融街的“三道红线”达标情况也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对此,著名财税审专家刘志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通过出让资产实现利润的方法不具有可持续性,因资产总量有限,卖多了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长期而言,上市公司的盈利还是应该依靠正常稳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并不会直接带来现金流。
如今,金融街天津公司欠款事件的爆发,似乎表明,金融街以“左手倒右手”的方式,或者称之为以出手资产造成公司利润大幅增长的假象,其未来前途犹未可知。
同样,公司内部的欠款是否会传导至资本层面,还未可知。目前,金融街天津公司失信赖账的事件,仍在持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