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深圳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谈房论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丁祖昱:房企拿地“透支”,集中供地陷入“低迷”困境

来源:丁祖昱评楼市   深圳房掌柜  2022-12-12 13:41:24
[摘要]“土拍”市场“凉意”尽显,仅北上深杭保持热度。

  临近12月中旬,22个典型城市基本已完成了2022年第三轮集中供地。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不少城市都进行了4-6轮供地,这一变化也让集中供地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与2021年相比,土地市场仍深陷调整期,热度一路下滑。2022年集中供地整体呈现四大特点:

  1成交规模逐轮递减,供地计划的完成率偏低;

  2土拍政策一路宽松,但效果毫无起色;

  3城投依然“托底”,除城投、央国企以外的企业,今年投资基本暂停;

  4城市分化进一步加剧。

微信图片_20221212134239.png

  集中供地初衷为了抑制土地市场过热,到今天不断放松政策刺激土地市场热度,随着经济、行业、企业的背景和发展逻辑发生转变,未来供地会逐步淡化“集中式”,无论是从成交量还是市场热度来看,集中供地的城市名单或将调整。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热度一直走低,多家规模房企遭遇流动性危机,楼市成交规模持续下行。尤其是2022年,市场仍在“筑底”,土拍热度并未出现预期的“回暖”。

  此背景下,土拍规则也在这两年间也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调整,呈现“松—紧—分化—更松”的变动趋势。各地土拍门槛相继放低,加大中心城区土地供应、降资质、降地价、提限价等措施纷纷出台,但整体效果并不显著。

  CRIC数据显示,22个重点城市2022年前三轮集中供地中,中心城区的供地比重均在48%以上,比2021年三轮中心城区供地比重高出5-8个百分点不等。

微信图片_20221212134243.jpg

  第三批次集中供地更为明显,更多城市采取了“少而优”的土地供应方式,半数以上重点城市中心城区供地比重超过五成。

  典型如杭州,第三轮推出的19宗涉宅地有15宗位于主城区,中心城区供地比重高达79%,包括钱江新城二期、艮北、申花、西兴等热门地块,最终19宗地块中有8宗触及上限价格进入一次报价阶段,触顶率达42.1%,超过了首轮的38.3%、二轮的26.7%。

  此外,合肥、宁波、苏州等城市中心城区供地比重也处于高位,多在65%以上,比前5轮集中供地中心城区供地比重明显提升。

微信图片_20221212134246.jpg

  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为了减少流拍,促进土地成交,多个城市在土地供应端释放利好,包括降低拍地资质、减少土拍保证金比例、延缓土地价款缴纳期限、降低配建要求等减少房企拿地压力。比如成本方面,最直接的就是竞买保证金比重逐渐下降,典型如苏州,竞买保证金比例由去年二轮的30%-50%降至去年三轮的30%再降至今年的20%,对房企的资金要求明显放松,保证金比例一再下调。

  事实上,经历了多轮土拍规则的调整,许多城市土拍规则已经松无可松,降资质、降成本、増利润空间等已经成为常态。

  尽管土拍门槛明显下调、盈利空间增加的情况下,房企拿地积极性并未充分调动。

  重点城市2022年第三轮集中供地整体溢价率仅有2.5%,较2022年第一、二轮溢价率明显下调,而对比2021年首轮14.8%的高溢价更存在较大差距。以广州为例,2022年第三轮土拍整体溢价率仅0.5%,较第二轮下降近6个百分点,且仅有2宗地块溢价成交,流拍率高达25%。

微信图片_20221212134249.png

  2022年整体土地成交规模显著下降,多数城市供地计划完成率偏低,截止11月15日,已完成三轮土拍的城市总成交规模为3460万平方米,总成交规模也多不及前两轮。

  截止11月中旬,已完成第三轮集中土拍的18个城市,合计成交建面约3460万平方米,即使考虑还未开拍的郑州、长春、重庆和沈阳,22城第三轮集中成交体量预计仍不足4000万平方米。成交幅数也降至新低,18城共成交326幅地,即使郑州、重庆、长春及沈阳等出让地块全部成交,也难以追平上一轮。

微信图片_20221212134253.jpg

  在加大中心城区土地供应结构的背景下,大部分城市22年第三批次土地集中成交规模较上一轮出现收缩,诸如南京、杭州、无锡、宁波等城市第三轮成交规模较上一轮降幅都在四成以上。

  在土地成交规模明显缩减的影响下,大部分城市2022年供地计划完成率明显偏低。

  具体联系各城市的2022年供地计划来看,三轮供地结束后,仅上海成交规模占全年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的比例刚刚达到八成,多数城市的供地计划完成率不及六成,包括北京、深圳等土地市场相对较热的城市也是如此。典型如武汉,前三轮成交土地规模占全年计划供应量的比例仅在四分之一左右。

微信图片_20221212134256.jpg

  各城市热度分化,已完成前三轮集中供地的18个城市成交地块的平均溢价率仅2.6%,较第二批次下降了1.5个百分点,降至集中供地以来的最低。

  18个完成第三轮集中土拍的城市中,溢价率超过5%的城市仅有宁波、合肥、北京和杭州四个城市,而有9个城市的平均溢价率不足1%,其中无锡、长沙和济南第三轮集中成交地块则均是以底价成交,土地市场热度降至谷底。

  具体按照溢价率水平来划分,这些城市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延续高位型,即每轮溢价都在5%以上的城市,包括合肥、杭州两个城市;

  (2)回温型,包括北京、宁波两个城市,第三轮集中成交的溢价率水平均回升至5%以上,且达到了三轮最高;

  (3)降温型,包括了多数城市,比如深圳、上海、广州、成都等二轮热度较高的城市;

  (4)持续低温型,三轮集中成交溢价率均为超过2%的城市,包括青岛、天津、武汉、无锡、长沙和济南等城市。

  此外,延期、撤牌、流拍的土地占仍较上一轮明显上升,比重由第二轮的8.0%上涨至10.9%。第三轮集中成交的346宗住宅用地中,仅75幅以溢价成交,占比还不足四分之一,换而言之,超过七成地块均是底价成交。

微信图片_20221212134258.jpg

  在一系列调整下,京、沪部分郊区地块盈利可观。在市场热度持续降温下,为了吸引房企参拍,部分城市的住房限价也进一步抬升,包括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也上调了部分郊区地块的住宅限价来提升预期,南京等城市更是直接取消住宅限价,第三批次成交地块入市时直接按照品质定价。

  在限价进一步上涨的背景下,2022年第三轮集中成交项目的利润空间也维持在宽裕水平,多数城市的地房比低于0.5,房地价差也基本都在万元以上。

  在高房价城市的中心城区住宅用地成交增加的影响下,2022年第三轮集中成交地块的盈利空间较上一轮进一步走高:平均地房比水平仍在0.46,较第二轮大致持平;平均房地价差也进一步走高,并上涨至集中供地以来的最高点。

微信图片_20221212134301.jpg

微信图片_20221212134304.jpg

  从企业拿地的角度来看,不同类型的企业投资力度的走势还在进一步分化。

  不仅民企投资保持低位,国央企投资也显露出“疲态”,今年第三轮的投资有所下滑,“托底”的仅剩城投公司。

  2022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完成的三批次集中供地,央企、民企的第三轮集中供地与前两轮相比均呈现下降的走势,尤其以央企第三轮投资力度下降明显,拿地金额与首轮相比下降了34%,与次轮相比下降了53%。城投公司的投资力度逐轮提升,拿地金额与首轮相比提升37%,与次轮相比提升4%。

  百强房企第三轮仅两成企业仍在拿地

  百强房企的投资动态对于楼市变化而言可谓先行指标,从两年的集中供地情况来看,百强房企拿地的总金额、以及占比变化都呈现相似的“高开低走”趋势。

  2021年的三轮集中供地中,百强房企参与(即包含独立拿地和联合拿地)的投资金额占比逐次下降,从第一轮的75%降至第三轮的36%,2022年前三轮集中供地表现也较为相似,首轮百强占比达到55%,第二轮降至54%,第三轮继续跌至40%。

  百强房企在集中供地中的投资主要有两大特征,一是投资力度的锐减、二则是内部分化的加剧。

  随着集中供地的持续进行,仍活跃在土地市场的房企越来越少,因此百强房企投资的集中度持续提升。具体数据来看,2021年首次集中供地中,百强房企大多积极参拍,百强房企中拿地金额10强拿地占比为43%,随后第二、第三批次分别提升到62%、63%;到2022年的第三轮集中供地时,百强房企中仅有28家房企拿地,拿地金额TOP10的房企占了百强总金额的65%。

微信图片_20221212134307.jpg

  城投投资更加中心化

  与其他类型的房企相比,城投在集中供地中体现出了较为“反周期”的拿地走势,投资金额和占比逆势走高。

  2021年的三批次集中供地中,城投公司的拿地金额从1228亿元提升到3021亿元,占集中供地总成交金地的比例也从12%上升到50%。

  2022年市场整体转冷,前三轮集中供地中,城投公司的拿地金额从1488亿元提升至2037亿元,占比则从30%逐步涨至44%。

  除了总投资力度持续增加以外,城投公司在集中供地中的投资变化还有以下两大特征:城投公司拿地中底价成交幅数的占比持续增加;拿地的平均楼板价也持续走高,说明城投拿地逐渐从一般的地块向优质地块转变。

微信图片_20221212134309.jpg

  集中供地短期内不会被取消,但政策持续宽松的空间已经很有限,随着集中土拍轮次的进一步增加而逐渐淡出,整个土地市场仍然会保持低位运行。

  城市分化加剧之下,一线、准一线的核心地块仍是房企争夺的重点,短期城投也仍将是土地市场的重要支撑。企业拿地角度看,短期仍会保持央国企强势、城投托底、民企隐身的格局,对于因现金流而投资几乎停滞的企业,尤其是民企而言,想要“活下去、活得好”,仍需要把握与城投合作开发、合作拿地、轻资产运营的机遇。

  短期的不拿地只是应对当前行业风险、企业风险的一种手段,想要熬过行业寒冬,企业还是需要通过优质的新增土地来带动整体的销售回暖。

  在城市选择趋同的情况下,深耕城市群是上策,投资聚焦在核心一二线城市。未来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这5大城市群将成新一轮发展高地,市场份额将稳中有升。并且,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过程中,核心城市与卫星城市市场价值将重构,这也是未来企业投资的重点。


分享到:
责任编辑:谭琳琳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1. 1200+品牌集结、90+首进落地!新城控股青岛即墨吾悦广场焕新城市消费
  2. 2转性、换地、退地 多家房企受益收储政策
  3. 3多地蓄力销售旺季 接力派发购房补贴“礼包”
  4. 4深圳特发与正大操刀旧改 香蜜湖度假村变身记的前尘往事
  5. 5以“吾悦经营五步法”再启新篇 新城控股第八届新商会顺利落幕
  6. 6全网刷屏25亿次的戈壁巨型艺术IP 首次亮相2025深圳国际车展
  7. 7坐地铁,逛游园,邂逅深铁社群美邻节满满温情
  8. 8深圳新房成交量增长明显 二手房录得量小幅调整
  9. 9大龙地产拟收购北京顺义区国企 获得顺义新城一宗宅地
  10. 10新政后,深圳哪些笋盘值得关注?

新闻推荐

  1. 1深圳特发与正大操刀旧改 香蜜湖度假村变身记的前尘往事
  2. 2万达集团及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 内部人士: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导致
  3. 3上海住宅新规:阳台“半计容”取消8平米限制
  4. 4一线城市公积金政策持续调整 多地提取范围扩至二手房
  5. 5深圳2条地铁线通车 这些站点房价即将刷新
  6. 6全面实行现房销售 湖南邵阳推楼市新政
  7. 7房地产融资“活起来了” 市场信心修复
  8. 8宝安再添2个教育集团!其中一个由老牌高中牵头
  9. 9多地蓄力销售旺季 接力派发购房补贴“礼包”
  10. 10南山首个超大旧宅棚改按下加速键!预计超2000套住宅?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